申请实行不定时工作制或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企业,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企业必须与所有劳动者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并参加社会保险。
企业必须明确实行不定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范围,包括涉及的岗位、工种和人数。同时,必须征得工会同意,并广泛听取职工意见。
企业必须依法建立健全各项劳动保障规章制度,包括实行不定时工作制或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和工资支付制度。
企业的劳动保护和安全卫生条件必须符合规定标准,并采取积极措施,切实保护职工身心健康。
企业申请实行不定时工作制或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时,需要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供以下材料:
企业需要提供营业执照、劳动和社会保障登记证及社会保险登记证的副本和复印件。
企业需要提供申请实行特殊工时工作制的报告以及企业工会或职代会的审议意见。
企业需要提供《企业特殊工时工作制申报表》,表中包括实施范围、申报岗位、工种、人数以及主管部门意见等。
企业需要提供与实行不定时工作制或综合计算工时制相关的工资支付制度及保护职工休息休假权利的实施方案等规章制度。
企业需要提供实行特殊工时工作制的职工花名册以及其社会保险费缴费证明。
企业还需要提供其他依法应当提供的证明材料。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在收到企业申请和材料后,应当进行审查。
如果企业提供的申请材料完整且符合规定条件,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在五日内下达受理行政许可通知书。
如果申请材料不完整或不符合规定条件,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当场或在五日内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
如果企业的申请不符合条件,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不予受理,并书面说明理由。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在受理企业申请后,应当调查核实企业与职工签订的劳动合同、参加社会保险以及实行特殊工时工作制的情况和条件。同时,可以指派工作人员进行现场核查,并向职工公示并听取职工群众或工会组织的意见。
调查核实时,相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协助,提供实情和证明材料。
如果企业的申请符合法定条件和标准,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在受理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如果无法在二十日内作出决定,可以经负责人批准延长十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企业作出准予实行不定时工作制或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决定,应当在作出决定后十日内颁发、送达《企业实行特殊工时工作制许可证》给申请人。
如果经审查,企业的申请不符合法定条件或标准,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依法作出不予行政许可的决定,并说明理由,并告知申请人享有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作出准予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或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决定后,应当通过南京劳动保障网站予以公开,方便公众查阅。
企业应当在本单位显著位置公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作出的准予实行不定时工作制或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决定,接受工会和职工的监督。
雇佣合同解除时是否需要支付经济补偿的问题。根据相关规定,当用人单位与已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领取退休金的员工解除雇佣合同时,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而对于劳动者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如果用人单位存在违法行为,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并获得相应的经济补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甲乙双方经平等协商同意,自愿签订本合同,共同遵守本合同所列条款。执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平均日和平均周工作时间 不超过法定标准工作时间。甲方应按照国家或北京市有关规定组织安排乙方进行健康检查。第十六条 乙方违反劳动纪律,
劳动部1994年12月14日发布的《关于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办法》规定:企业对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职工,可以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其他因生产特点、工作特殊需要或职责范围内的关系,适合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职工
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等特殊工时制度,在一段时间内连续工作后,势必会影响到职工的休息,为了保障职工休息权利,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劳动者,在综合计算周期内的总实际工作时间应不超过总法定标准工作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