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部1994年12月14日发布的《关于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办法》,企业可以对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职工实行不定时工作制:
(1) 高级管理人员、外勤人员、推销人员、部分值班人员和其他因工作无法按标准工作时间衡量的职工;
(2) 长途运输人员、出租汽车司机和铁路、港口、仓库的部分装卸人员以及因工作性质特殊,需机动作业的职工;
(3) 其他因生产特点、工作特殊需要或职责范围内的关系,适合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职工。
根据劳动部《关于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办法》,企业可以对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职工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该制度以周、月、季、年等为周期,综合计算工作时间,但平均日工作时间和周工作时间应与法定标准工作时间基本相同。
(1) 交通、铁路、邮电、水运、航空、渔业等行业中因工作性质特殊,需连续作业的职工。
(2) 地质及资源勘探、建筑、制盐、制糖、旅游等受季节和自然条件限制的行业的部分职工。
(3) 其他适合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职工。
每周公休假日是指劳动者劳动满一个工作周后的休息时间。根据国务院1995年3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修改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的决定》,我国职工每周享有两天公休假日,一般为星期六和星期日。企业和事业单位如果不能实行统一工作时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周休假日。根据企业规定,企业职工每周休假日可以轮休、倒休。出差人员的周休假日可以在出差地享用,如果未能享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给予补休。从事有毒有害工作的职工可以获得更多的休息时间。
劳动福利待遇纠纷的相关内容。劳动福利待遇纠纷指的是用工单位与劳动者因福利待遇问题产生的争议。福利待遇包括劳动条件待遇、社会保险待遇和社会福利待遇等。解决纠纷的方式通常首先是协商,协商不成可寻求仲裁机构的帮助,必要时可向法院提起诉讼。劳动争议的管辖依据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作为劳动保护科学管理的基础标准的重要性。文章介绍了体力劳动强度的基本定义和计算方式,包括平均劳动时间率、能量代谢率和劳动强度指数等。根据劳动强度指数的大小,体力劳动强度被分为四级。文章还详细介绍了新修订的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相比旧标准
公务员考试中基层工作经历的证明要求和认定标准。考生需提供基层工作经验证明,格式无明确规定,需咨询招考单位。基层工作经历包括在县级及以下单位、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工作的经历,特定情况如高校毕业生实习、军队工作经历等也可算作基层工作经历。计算时间根据不同
基层工作年限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基层工作经历包括在县级及以下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村(社区)组织等单位的工作经历。计算方法包括不同情况下基层工作经历时间的起算点,如在职人员、参加基层就业项目的人员等。基层工作经历适用于招考职位和特定应聘情况,如应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