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在解除劳动合同之日起,一次性支付劳动者工资。如果劳动者在辞退后两个月仍未收到经济补偿金,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的规定,以下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 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 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 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 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 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的规定,当发生劳动争议时,当事人若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可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若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外,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劳动者在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若存在以下情形之一,需支付经济补偿:
(一) 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劳动条件;
(二) 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三) 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
(四) 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
(五) 因下列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a) 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变更劳动合同;b) 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c)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
(六)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此外,若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达成一致解除协议,也需要支付经济补偿。
另外,若用人单位存在以下情形之一,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后,可解除劳动合同:
(一) 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
(二) 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
(三) 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
劳动合同解除后的补偿金计算方法。劳动者被解雇后,有权获得基于离职前平均工资和工作时间长短的经济补偿金。若劳动者的工资高于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三倍,则支付标准受限。同时,双倍工资与补偿金为不同概念,公司需依法支付两者费用。具体支付标准和情境有所区别,用
人事人员处理职工入离职手续应注意的事项。包括合同解除通知期限、违反法律法规的后果、离职工作交接、相关费用结算、终止劳动合同证明以及社保和公积金减员手续等内容。另外,还讨论了员工离职的两种情况,即员工主动离职和企业因员工不符合要求等提出终止劳动关系的情
员工离职后的工资支付问题。单位应在员工离职当天结清所有报酬和费用,不得克扣工资。只有在符合规定的情况下,如代扣个人所得税、代缴社会保险费用等,用人单位才可以从劳动者工资中扣除一定费用。若单位拒绝结清工资或苛扣工资,劳动者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
小王是文华公司的司机,在工作了7年后与公司解除了劳动关系。解除劳动关系后,小王要求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但公司拒绝了。小王称,当时公司提出辞退他,并承诺支付经济补偿金,要求他以看病的形式辞职。小王填写了离职申请表,并在离职原因处写上了看病。然而,后来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