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变更劳动合同须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但是,用人单位在认为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岗位时,可以对劳动者进行调岗。然而,用人单位必须对劳动者不胜任工作岗位进行举证,否则劳动者有权要求解除劳动关系并要求支付经济补偿。
杨某于2007年3月26日入职A公司,担任销售顾问一职,后升任销售主管和客户经理。然而,A公司在2012年3月6日作出了岗位调动通知书,将杨某调任为销售顾问一职。杨某于2012年3月11日辞职,并于2012年3月16日申请仲裁,要求A公司支付解除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
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A公司调动杨某的岗位是否合法,以及A公司是否需要支付杨某解除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一)项和第(二)项的规定,用人单位可以单方变更工作岗位的情况有两种:一是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之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二是劳动者不能胜任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在这两种情况下,用人单位需要对劳动者的不能从事原工作或不能胜任原工作进行举证。
在本案中,A公司主张杨某不能胜任客户经理的岗位,因此将其变更为销售顾问。然而,A公司只提供了部分证据来证明杨某不能胜任客户经理的工作岗位,而没有提供充分合理的证据来证实客户经理岗位的要求、考核方式以及杨某的工作情况。因此,A公司应承担举证不能的责任。
根据仲裁裁决和法律判决结果,A公司应向杨某支付解除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金18606.85元。
《劳动法》关于岗位变更的法律依据。当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时,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协商调整工作岗位。如协商无果,公司有权解除劳动合同并提前三十日书面通知劳动者。对于调岗时的薪酬调整,需双方协商一致。劳动者不
哺乳期内调岗的合法性问题。用人单位在调岗时需与员工商量并得到同意,遵守《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不得因女职工怀孕、生育、哺乳而降低工资、辞退或解除合同。女职工不同意调岗时,应继续执行原岗位。调岗需符合生产经营需要、工资水平相当、无侮辱性和惩罚性,不
员工离职的不同类型及相关的法律规定。包括自请辞职、解雇离职、符合劳动合同终止情形离职等类型的离职,以及离职交接手续和员工辞职的法律规定。对于各种离职类型,都详细阐述了相应的法律程序和注意事项,特别是员工在离职时需遵守的程序和可能面临的法律责任。
公司对员工进行调岗调薪的法律程序。公司需确认调薪内容并遵循法定程序,以书面形式发出变更合同意向,与员工达成一致并取得书面确认,最后提供变更后的劳动合同。员工若认为调岗调薪不合理,可准备相关材料并申请劳动仲裁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