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能否单方调整劳动岗位”是一个社会关注度较高的问题,用人单位从指挥管理生产秩序角度,要求可以单方调整工作岗位,劳动者则从防止用人单位滥用角度,要求不能赋予用人单位单方调整工作岗位的权利。从性质上讲,用人单位调整劳动者的工作岗位,是改变了劳动者的工作内容,属于变更劳动合同的范畴。劳动合同法基本沿袭了劳动法的关于劳动合同变更的规定:
第一,明确规定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是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要求用人单位在订阅书面劳动合同时,必须要明确每个劳动者的工作岗位,不能含糊其辞。如果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中没有约定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的,属于没有载明劳动合同的必备地,劳动行政部门应当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包括调整工作岗位。这说明用人单位是可以调整劳动者工作岗位的,但必须要做好工作,取得劳动者的认同,协商一致才行。
第三,劳动合同法还规定用人单位可以单方变更的情形。
(1)第四十条第一项规定,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用人单位可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根据该规定,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公负伤不能从事原工作的,用人单位可以另行安排工作,调整工作岗位,对劳动合同进行变更。这可以是用人单位单方变更,当然与劳动者协调一致更妥当。
(2)第四十条第二项规定,劳动者不能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用人单位可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根据该规定,劳动者在《关于职工因岗位变更与发生争议等有关问题的复函》中规定,因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而变更、调整职工工作岗位,属于用人单位的自主权。当然,一旦发生争议,用人单位对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应当承担举证责任。
(3)劳动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依法自主确定本单位的工资调整机制,提高劳动者在服务期间的劳动报酬。劳务派遣中,用工单位连续用工的,实行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根据这些规定,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薪酬体系和工资调整机制,对劳动合同中劳动报酬进行逐步调整是完全可以的。
事业单位人员自动离职的法律处理方式,包括旷工论处和除名处理。同时定义了自动离职和擅自离职的含义,即劳动者未经通知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和单位的行为。此外,文章还涉及员工人事档案与工作范围的限制以及事业单位人员的劳动关系和辞职规定,包括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专业
张某与公司之间的劳动纠纷案件。张某在公司工作期间遭遇调岗降薪问题,并面临公司解除合同的争议。庭审实录中,双方就张某是否自动离职、是否应按照工程师的工资标准补足工资差额、保险缴纳及加班工资等问题展开辩论。张某及其律师提出了相应的反驳意见。
交通事故工伤认定条件。主要包括在工作时间内和工作岗位上突发疾病导致死亡或在48小时内抢救无效死亡视为工伤;在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伤也被视为工伤;军队退役伤残复发同样视为工伤。而因犯罪或违反治安管理伤亡、醉酒导致伤亡、自残或自杀等情况则不得认
关于调岗的法律解析,详细说明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调岗的情形以及用人单位法定单方对劳动者调岗的情形。在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时,用人单位可以变更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调岗。此外,对于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不能胜任工作的情况,用人单位可以调岗,这些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