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能否单方调整劳动岗位”是一个社会关注度较高的问题,用人单位从指挥管理生产秩序角度,要求可以单方调整工作岗位,劳动者则从防止用人单位滥用角度,要求不能赋予用人单位单方调整工作岗位的权利。从性质上讲,用人单位调整劳动者的工作岗位,是改变了劳动者的工作内容,属于变更劳动合同的范畴。劳动合同法基本沿袭了劳动法的关于劳动合同变更的规定:
第一,明确规定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是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要求用人单位在订阅书面劳动合同时,必须要明确每个劳动者的工作岗位,不能含糊其辞。如果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中没有约定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的,属于没有载明劳动合同的必备地,劳动行政部门应当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包括调整工作岗位。这说明用人单位是可以调整劳动者工作岗位的,但必须要做好工作,取得劳动者的认同,协商一致才行。
第三,劳动合同法还规定用人单位可以单方变更的情形。
(1)第四十条第一项规定,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用人单位可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根据该规定,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公负伤不能从事原工作的,用人单位可以另行安排工作,调整工作岗位,对劳动合同进行变更。这可以是用人单位单方变更,当然与劳动者协调一致更妥当。
(2)第四十条第二项规定,劳动者不能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用人单位可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根据该规定,劳动者在《关于职工因岗位变更与发生争议等有关问题的复函》中规定,因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而变更、调整职工工作岗位,属于用人单位的自主权。当然,一旦发生争议,用人单位对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应当承担举证责任。
(3)劳动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依法自主确定本单位的工资调整机制,提高劳动者在服务期间的劳动报酬。劳务派遣中,用工单位连续用工的,实行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根据这些规定,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薪酬体系和工资调整机制,对劳动合同中劳动报酬进行逐步调整是完全可以的。
《劳动法》关于岗位变更的法律依据。当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时,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协商调整工作岗位。如协商无果,公司有权解除劳动合同并提前三十日书面通知劳动者。对于调岗时的薪酬调整,需双方协商一致。劳动者不
公司临时变更工作时间的合法性问题。根据劳动法规定,单位变更工作时间需经过合法程序,不能擅自更改员工工作地点和岗位。劳动合同订立后应认真履行,任何变更需与员工协商一致。公司若需调整员工工作岗位,需事先与员工协商并取得同意。变更工作岗位应视为劳动合同的变
哺乳期内调岗的合法性问题。用人单位在调岗时需与员工商量并得到同意,遵守《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不得因女职工怀孕、生育、哺乳而降低工资、辞退或解除合同。女职工不同意调岗时,应继续执行原岗位。调岗需符合生产经营需要、工资水平相当、无侮辱性和惩罚性,不
劳动合同的相关内容,包括合同期限、工作岗位与职责、工作条件和劳动保护、工作时间、劳动报酬、劳动纪律以及商业秘密保护。合同中详细说明了乙方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要求,甲方的劳动保护和工作环境标准,以及劳动报酬的细节。同时,合同强调了劳动纪律和商业秘密保护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