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月的工资偷税行为明显违法,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税务机关有权对其进行相应处罚,如果构成犯罪,还可以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三十条规定,扣缴义务人应当根据纳税人提供的信息进行计算和办理扣缴申报,不得擅自更改纳税人提供的信息。
如果纳税人发现扣缴义务人提供的个人信息、所得、扣缴税款等与实际情况不符,有权要求扣缴义务人进行修改。如果扣缴义务人拒绝修改,纳税人应当向税务机关报告,税务机关应及时处理。
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应按规定保存与专项附加扣除相关的资料。税务机关可以对纳税人提供的专项附加扣除信息进行抽查,具体办法由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另行规定。如果税务机关发现纳税人提供虚假信息,应责令改正并通知扣缴义务人;情节严重的,有关部门应依法处理,并将其纳入信用信息系统并实施联合惩戒。
1. 年所得超过12万元的纳税人,应在纳税年度结束后的3个月内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
2. 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独资、合伙企业投资者取得的生产、经营所得需要分月预缴税款的,纳税人应在每月结束后的15日内办理纳税申报;需要分季预缴税款的,纳税人应在每个季度结束后的15日内办理纳税申报。
纳税年度结束后,纳税人应在3个月内进行汇算清缴。
3. 纳税人一次性取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的,自取得所得之日起30日内办理纳税申报;如果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分次取得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的,应在每次取得所得后的次月15日内进行申报预缴;纳税年度结束后的3个月内进行汇算清缴。
4. 从中国境外取得所得的纳税人,应在纳税年度结束后的30日内向中国境内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
5. 除上述规定的情形外,纳税人取得其他各项所得需要申报纳税的,应在取得所得的次月15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
试用期降薪的违法性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在试用期结束后降低员工薪资是违法行为。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必须符合法律规定,不得低于最低标准。用人单位应按照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此外,辞退员工时也需注意告知录用条件
关于长期虚报工资和相关法律规定的处罚问题。根据《公司法》的相关规定,公司若在财务报告中虚假记载或隐瞒重要事实,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将面临罚款。同时,文章还列举了公司不提取法定公积金、未通知债权人、清算期间隐匿财产等其他违法行为及其相应处罚
劳动者提前辞职的通知期限和工资问题。劳动者应按法律规定提前30天递交辞职报告,雇主不可因此克扣工资。单位压缩工资若是为了限制劳动者离职或作为押金则不合法。用人单位存在克扣、拖欠工资等违法行为时,劳动者可寻求劳动监察部门解决,并依法维权。《中华人民共和
劳动关系解除责任的举证规定。疫情期间公司解除劳动关系需给出充分理由和事实依据,否则可能涉及违法解除。如公司无法证明员工存在严重违纪等行为,则需支付违法解除赔偿金,每工作一年支付两个月工资作为赔偿。如公司拒绝支付,员工可申请劳动仲裁主张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