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欠工资起诉流程是怎么样的
时间:2024-07-17 浏览:1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公司拖欠工资的法律途径
一、劳动合同法的规定
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合法订立后,必须履行不得拖欠和克扣劳动者工资的义务。然而,在实际情况中,仍有许多用人单位以各种理由违法操作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二、直接起诉拖欠工资的程序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3条的规定,劳动者可以凭借用人单位的工资欠条作为证据,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如果诉讼请求不涉及劳动关系其他争议,法院会将其视为托欠劳动报酬争议,按照普通民事纠纷受理。
三、民事诉讼的起诉方式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起诉方式包括书面起诉和口头起诉两种。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九条的规定,起诉应当以书面起诉状的形式递交给人民法院,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相应的副本。只有在确有困难的情况下,才可以进行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将原告的口头陈述记录在笔录中,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四、起诉状的内容要求
起诉状是原告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的书面依据。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条的规定,起诉状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当事人的自然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对于法人或其他组织,还应包括名称、住所以及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的姓名和职务。这部分内容的目的是特定化双方当事人的身份情况。- 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这是起诉状的主要内容,原告需要明确写明具体的诉讼请求,并提供支持这些请求的事实与理由,包括法律关系存在的事实、纠纷发生的事实以及提出诉讼请求的理由。- 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由于需要证明案件事实的存在,原告在起诉状中应提供相应的证据。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原告有举证责任。因此,原告在起诉状中应提供能够证明诉讼请求和理由的证据。如果提供书证或物证,应在递交起诉状时一并提交给人民法院。如果提供证人证言,应明确证人的住址,以便人民法院进行调查核对。人民法院会逐一记录原告的口述,确保上述内容得到清晰询问,并写入笔录。
五、立案的决定
根据《民诉法解释》第二百零八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在接收当事人提交的民事起诉状时,对符合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和第一百二十四条规定条件的起诉,应当登记立案。对于当场无法判定是否符合起诉条件的情况,人民法院会接收起诉材料,并出具注明收到日期的书面凭证。如果需要补充相关材料,人民法院会及时告知当事人。在补齐相关材料后,人民法院应在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劳动争议期间的工资支付问题
劳动争议期间的工资支付问题。劳动者在仲裁期间如保持正常上班状态并有正常表现,可要求支付工资。若未上班且未请有薪假或已解除劳动关系,通常不予支付。若企业单方面解除合同,员工提起恢复劳动关系请求并得到支持,应支付仲裁期间工资。解决拖欠工资可通过协商、投诉
-
签了合同刚入职两个星期怎么离职
员工离职的相关法律规定和注意事项。员工在离职时需要提前三十天以书面形式通知单位,试用期内则提前三天通知。员工不需要因未签合同而缴纳违约金,但如果违反服务期或竞业限制的约定,可能需要支付违约金。同时,单位应结清工资,如拖欠工资,员工可维权。
-
未签订合同协议拖欠工资的处理方法
未签订合同协议拖欠工资的处理方法。劳动者可以通过协商、调解、申请仲裁等方式维权,仲裁时要提供相关信息和证据。试用期辞职后追讨工资的方法包括与公司协商、寻求调解、申请劳动仲裁、向有关机关投诉和提起民事诉讼。解决纠纷时,应先申请劳动仲裁,再考虑提起诉讼。
-
劳动合同未签订,工资未支付的解决方法
劳动者在用人单位未签订劳动合同且未支付工资的情况下,如何通过收集证明资料来证明劳动关系,并申请劳动仲裁要求支付未签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和拖欠的工资。文章介绍了申请劳动仲裁的具体步骤、相关法律依据和工资支付的相关规定。
-
劳动者提前辞职的通知期限
-
公司口头解除合同不发工资能维权吗
-
厂家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法律解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