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在遭受用人单位非法拖欠或克扣工资的情况下,可以独自前往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监察部门进行投诉。如果劳动者能够提供清晰、充分的证据和事实,通常可以成功获得应得的工资。另外,劳动者还可以到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
根据《工资支付暂行条例》第十八条规定,各级劳动行政部门拥有监察用人单位工资支付情况的权力。如果用人单位存在以下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劳动行政部门可以责令其支付劳动者的工资和经济补偿,并可以要求支付赔偿金:
经济补偿和赔偿金的标准将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工资支付发生劳动争议时,当事人可以依法向劳动争议仲裁机关申请仲裁。如果对仲裁裁决不满意,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七十七条规定,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劳动者有权要求有关部门依法处理,或者依法申请仲裁、提起诉讼。
此外,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七十八条规定,工会有权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并对用人单位履行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的情况进行监督。如果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律、法规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工会有权提出意见或要求纠正。同时,工会也会依法支持和帮助劳动者申请仲裁和提起诉讼。
单位拖欠工资的解决方法。包括向劳动行政部门举报、申请仲裁和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并强调要求支付经济补偿金的重要性。解决过程中需要注意证明劳动关系,收集相关证据。同时,遇到拖欠工资的情况可以向劳动局或劳动仲裁委投诉。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在特定情形下应向劳动者
正规的来说,发生工伤立马送医治疗,然后用人单位一定有一个部门负责工伤发生后在善后处理工作,按照以下流程进行。自受伤之日起30天内,用人单位向劳动局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用人单位没在30天内提出工伤申请认定工作的,伤者或家属可以在一年内向劳动局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可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1年内,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对于用人单位不按劳动合同及相关法律规定支付劳动报酬的情形,符合法律规定情形,劳动者可以向劳动局监管部门,或者报警投诉,另外,也可以依法申请劳动仲裁,通过仲裁方式,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劳动报酬。如果是涉及劳动合同纠纷的,可以找劳动监察大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