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调解机构
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要求
根据劳动法规定,劳动争议调解机构是指由用人单位设立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其主要职责是调解该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虽然用人单位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不是必须的,但这一机构的设立有助于及时解决劳动争议,建立和谐、良好的劳动关系。
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组成和职责
根据《劳动法》和《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的规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由职工代表、用人单位代表和工会代表组成。其中,工会代表担任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任。因此,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是由职工代表、用人单位代表和工会代表组成的群众性组织,其目的是调解该用人单位内部的劳动争议。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包括:- 及时依法调解该用人单位内发生的劳动争议;- 检查、督促争议双方当事人履行达成的调解协议;- 对劳动者进行劳动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做好劳动争议的预防工作。
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原则
自愿原则
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在调解劳动争议时必须遵循自愿原则,即双方当事人必须自愿参与调解。自愿是调解的前提,如果任何一方不愿意参与调解,调解就无法进行。自愿原则要求申请调解、达成调解协议以及履行调解协议都必须基于双方当事人的自愿,不得强迫任何一方。
依法调解的原则
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在调解劳动争议时必须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这包括判断劳动争议的是非和责任时必须依法进行,调解劳动争议的程序必须合法,达成的调解协议内容必须合法,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
平等协商的原则
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在调解劳动争议时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进行说服,促使双方自愿达成协议。调解委员会不能代替双方当事人拟定调解协议,而必须进行平等的、民主的协商。只有通过平等协商,双方当事人才能自愿地达成合作的调解协议,并确保调解协议得到自觉履行,从而真正解决劳动争议。
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的法律效力
根据《企业劳动争议条例》的规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应当在当事人申请调解之日起三十日内进行调解。如果在此期间当事人拒绝调解或者未达成调解协议,调解委员会应当宣布调解不成,并告知当事人在规定的期限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如果在调解委员会调解期间,劳动争议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解决争议的协议,那么这份调解协议具有法律效力。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争议经调解达成协议的,双方当事人应当自觉履行。因此,调解协议具有约束力,当事人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协议,而应自觉、主动地遵守和履行。然而,调解协议不具有强制执行的法律效力,而是当事人自愿履行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