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仲裁与监察受案范围存在的问题
时间:2024-10-19 浏览:2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劳动争议仲裁与监察受案范围存在的问题
缺乏统一的原则划分
目前,针对受案范围交叉的案件,全市缺乏一个统一的划分原则。各区县仲裁和监察部门根据各自的认识和理解处理这些交叉问题。由于两部门在认识上存在偏差,因此难免出现分歧,并可能出现推委、扯皮现象。
缺乏制度化的措施及沟通机制
目前,我国大部分区县仲裁和监察在接待当事人申诉或举报时采取各自分别接待、立案的方式。然而,很多时候,当事人申诉或举报的事项涉及受案范围交叉,或者仲裁和监察都不适合受理。在这种情况下,全市缺乏制度化的措施来引导当事人选择仲裁或监察,并缺乏制度化的沟通机制。尽管有些区县在这种情况下对当事人进行了引导,但这并没有成为日常接待工作的一项制度,并且两部门之间缺乏制度化的沟通机制。实际上,如果不对当事人进行引导,一些举报和申诉很难得到仲裁或监察部门对其合法权益的维护。例如,一些劳动者由于不了解法律或对企业抱有幻想,在超过仲裁申诉时限的争议中,仲裁的时限为60天,而监察的时限为两年。对于一些企业常以超过仲裁时效为由规避法律的情况,仲裁很难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仲裁处理力度不够
一些用人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故意违反劳动法律、法规、规章,严重侵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甚至引发职工的过激行为,给社会稳定带来危害。例如,用人单位不缴纳社会保险费、恶意拖欠职工工资的集体举报案件,尤其是拖欠农民工工资,对社会造成极大危害。在处理这类案件时,仲裁的处理力度显得不够。主要原因是,仲裁只能追究违法者的经济责任,而不能对其进行行政处罚。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竞业限制案件的仲裁与起诉程序
我国关于竞业限制案件的仲裁与起诉程序。劳动争议案件中,包括因竞业限制引发的纠纷应遵循仲裁前置原则,当事人需先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不服仲裁裁决的可向法院提起诉讼。但如涉及商业秘密侵权,可直接起诉。申请劳动争议仲裁需准备申请书、身份证明、劳动关
-
劳动争议前置程序的运作方式
劳动争议前置程序的运作方式,包括劳动仲裁和调解程序。当事人发生劳动争议后,应先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若调解无果则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如仲裁结果不满意,可向法院提起诉讼。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由职工、用人单位和工会代表组成,协议达成后当
-
员工申请劳动仲裁费用
根据《劳动争议仲裁调解法》第53条规定: 劳动争议仲裁不收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经费由财政予以保障。所以劳动仲裁不收费。国家机关与其公务员之间、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与其正式在编员工之间发生争议属人事争议,不属于劳动争议,因而不属劳动仲裁诉讼的受案范围。
-
劳动争议仲裁受案范围
依据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劳动争议仲裁的范围包括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等赔偿产生争议等。(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
-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的基本条件
-
劳动争议仲裁与监察受案范围存在的问题
-
外国人劳动争议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