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工资制度是一种根据职工在生产工作中所承担的不同岗位确定工资的制度。该制度根据职工完成规定的岗位职责情况支付劳动报酬。岗位工资标准是根据各岗位的技术水平、责任大小、劳动强度和劳动条件等因素确定的,并将劳动组织和工资制度紧密结合起来。
岗位工资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是一个系统工作,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需要对企业中的全部工种和岗位进行调查了解,包括工作性质、内容和劳动组织状况等。根据工作性质和内容的相似性,将其归类为不同的岗位种类,例如铸造、机械加工、组装(装配)、后勤服务等。对于技术业务熟练程度有差别的岗位,可以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工资标准。
对各个岗位进行劳动评价是制定岗位工资制度的关键。岗位劳动评价是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和技术,包括劳动组织管理、劳动生理、劳动卫生、环境监测、数理统计和计算机技术等,对企业各工种、岗位的劳动技能、劳动责任、劳动强度和劳动条件等因素进行测定和评定。通过抽象化和定量化的方式,反映不同劳动岗位之间的劳动差别。
根据岗位的顺序,确定相应的岗位工资标准。具体办法包括:
① 确定最高岗位与最低岗位的工资标准比例关系。在确定比例关系时,需要考虑最高岗位和最低岗位的劳动差别、最低岗位的合理工资水平、最高岗位已达到的水平以及企业工资基金的负担能力。同时,还要考虑保证职工在最佳年龄和最大贡献时获得最佳工资的问题。因此,最高岗位与最低岗位的工资差别一般应小于等级工资制度中最高与最低等级的工资差别。
② 确定其他各岗位的岗差系数。
确定各岗位的工资标准后,需要将各类岗位职工纳入工资标准进行模拟测算。对于不合理的部分,进行调整,以综合平衡各工种和各岗位之间的工资关系,以减少矛盾。
实施岗位工资制度时,需要制定各类岗位的考核标准。这包括各岗位工作的职责范围、操作规程、技术业务要求和上岗职工必须具备的条件,以及上岗下岗的工资支付办法等。同时,需要根据各类岗位的生产和工作特点,根据需要和可能,采取适当的工资形式,如计件工资、浮动工资等。此外,还需要加强企业的定员定额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以更好地发挥岗位工资制度的作用。
公司如何确定年终奖基数的问题。文章指出,年终奖的计算方式和意义应被正确认识,作为正向激励导向的部分,不应被视为成本或负担。企业应通过制定年度激励计划来激励员工,从年度绩效目标入手,核算出合理的激励计划。年终奖金应适当平均化并与员工沟通。此外,需要区分
严重失职的法律判定标准以及处理方式。劳动者在履行劳动合同期间因严重失职导致用人单位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受到法律关注。以案例说明,单位依据合法的规章制度解除严重违纪员工的劳动合同关系。仲裁过程中,单位提供的经员工签字认可的《员工手册》成为判定员工是否严重
企业变相降工资是否构成解除合同的问题。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变更待遇应通过书面协议进行,工资是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不能随意变更。公司调整工资不一定违法,但如果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则违法。因劳动者拒绝签字而被解雇,劳动者有权要求劳动补偿金,但实际操作中存
为何公司会压低工资,介绍了压低工资的时间成本和约束、工资的定义和类型,以及投诉公司不发工资的方法和劳动者在维权中的注意事项。公司为了节省时间和进行员工约束可能会压低工资,而劳动者可以通过确认劳动关系、协商要求补发工资、投诉劳动局或劳动仲裁委以及提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