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工资制度是一种根据职工在生产工作中所承担的不同岗位确定工资的制度。该制度根据职工完成规定的岗位职责情况支付劳动报酬。岗位工资标准是根据各岗位的技术水平、责任大小、劳动强度和劳动条件等因素确定的,并将劳动组织和工资制度紧密结合起来。
岗位工资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是一个系统工作,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需要对企业中的全部工种和岗位进行调查了解,包括工作性质、内容和劳动组织状况等。根据工作性质和内容的相似性,将其归类为不同的岗位种类,例如铸造、机械加工、组装(装配)、后勤服务等。对于技术业务熟练程度有差别的岗位,可以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工资标准。
对各个岗位进行劳动评价是制定岗位工资制度的关键。岗位劳动评价是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和技术,包括劳动组织管理、劳动生理、劳动卫生、环境监测、数理统计和计算机技术等,对企业各工种、岗位的劳动技能、劳动责任、劳动强度和劳动条件等因素进行测定和评定。通过抽象化和定量化的方式,反映不同劳动岗位之间的劳动差别。
根据岗位的顺序,确定相应的岗位工资标准。具体办法包括:
① 确定最高岗位与最低岗位的工资标准比例关系。在确定比例关系时,需要考虑最高岗位和最低岗位的劳动差别、最低岗位的合理工资水平、最高岗位已达到的水平以及企业工资基金的负担能力。同时,还要考虑保证职工在最佳年龄和最大贡献时获得最佳工资的问题。因此,最高岗位与最低岗位的工资差别一般应小于等级工资制度中最高与最低等级的工资差别。
② 确定其他各岗位的岗差系数。
确定各岗位的工资标准后,需要将各类岗位职工纳入工资标准进行模拟测算。对于不合理的部分,进行调整,以综合平衡各工种和各岗位之间的工资关系,以减少矛盾。
实施岗位工资制度时,需要制定各类岗位的考核标准。这包括各岗位工作的职责范围、操作规程、技术业务要求和上岗职工必须具备的条件,以及上岗下岗的工资支付办法等。同时,需要根据各类岗位的生产和工作特点,根据需要和可能,采取适当的工资形式,如计件工资、浮动工资等。此外,还需要加强企业的定员定额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以更好地发挥岗位工资制度的作用。
计件工资制度的概念及具体操作方式。该制度根据完成的工作数量支付报酬,包括超额累进计件、直接无限计件等多种形式。对于是否包含加班费,文章指出,按照标准工时制度计发工资的通常采用计时工资制度。对于实行计件工资制度的企业,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计算需根据
工资总额、职工薪酬、工资、薪金总额和工资、薪金所得五个概念的区别。这些概念在概念范畴、法规依据、使用范围以及适用主体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工资总额指单位支付给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职工薪酬则包括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各种形式的报酬或补偿。工资、薪金总额和
一般来说,用人单位辞退员工需要支付一定经济补偿,经济补偿金是指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后,用人单位依法一次性支付给劳动者的经济上的补助。由上可知,辞退员工补偿的不仅仅只是岗位工资,还包括其它收入。以上便是手心律师网的小编对于“辞退员工补偿的是岗位工资吗”这个问题的解答。
事业单位行政管理人员的基本工资由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组成。岗位工资根据管理岗位等级确定,岗位管理等级属于职务等级,分10级,一级职员,十级职员,各级职员岗位等级的晋升是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任免机关批准晋升或聘任,无固定晋升年限。事业单位接受政府领导,是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