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编制人员虽然不属于正式编制内的员工,但在被雇佣的情况下,应该被给予绩效奖金。除非在特殊约束的情况下,合同中明确规定不发放绩效奖金。
绩效奖金的制定应根据岗位工作内容和公司需求来确定。例如,某业务人员的主要工作有3项,公司对业务人员的要求有2项。那么,应该围绕这5项进行评估比重。假设总比重为100%,业务人员的主要工作是达成业绩,那么业绩就是最重要的,也是占比最高的,假设占50%。提升业务能力是公司对业务员的发展规划,占比10%,以此类推。
假设业务员的绩效工资为1000元。绩效工资和业务提成是不同的,两者可以并存,也可以单独使用。绩效工资是检验和激发一个人能力的手段和方法。切记不要为了省一点点钱而忘记这个初衷。
为了增加激励,可以制定灵活的激励政策。例如,设定某业务员某月的业绩目标为10万,达成8万即视为达成目标的80%系数(1000元 * 50% * 0.8)。而当业务员达成12万时,系数为(1000元 * 50% * 1.2)。
公务员与事业单位的人员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差异:
公务员从事的是国家行政事务性工作,而事业单位人员从事的是社会公益性或非营利性工作。
公务员的工资收入按照《国家公务员管理条例》的规定发放,并根据国家财政状况进行调整。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收入一般不受国家约定,由各事业单位根据市场情况确定。一般来说,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收入比公务员高。
公务员享受的保险福利按照《国家公务员管理条例》的规定执行。事业单位人员享受的保险福利按照国家社会保障规定执行,逐步实行社会化。一般来说,公务员享受的福利待遇比事业单位人员要好一些。
公务员的录用、提升、退休、辞退、辞职等按照《国家公务员管理条例》的规定执行。事业单位人员的录用、提升、退休、辞退等按照国家劳动法的有关规定执行。然而,事业单位对人员的管理权限要更大一些。
计件工资制度的概念及具体操作方式。该制度根据完成的工作数量支付报酬,包括超额累进计件、直接无限计件等多种形式。对于是否包含加班费,文章指出,按照标准工时制度计发工资的通常采用计时工资制度。对于实行计件工资制度的企业,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计算需根据
工资总额、职工薪酬、工资、薪金总额和工资、薪金所得五个概念的区别。这些概念在概念范畴、法规依据、使用范围以及适用主体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工资总额指单位支付给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职工薪酬则包括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各种形式的报酬或补偿。工资、薪金总额和
用工单位对劳动者的责任包括:执行国家劳动标准,提供适当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为在岗被派遣劳动者提供必要的培训;支付加班费、绩效奖金,并提供与工作岗位相关的福利待遇;承担法律规定的其他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六十二条,用工单位有以下义务
劳动法规定,工资不包含绩效收入。绩效工资是根据岗位核心职能的绩效考核结果来确定的,一般按照绩效工资基数乘以绩效考核设定的系数来确定。奖金则是根据员工的特殊贡献和整体协作效果来确定的,根据企业、部门或项目的整体经营目标达成情况来确定奖金总额基数,然后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