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六条第项规定,关于“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是否包含违反交通管理的行为,存在两种不同观点。
支持第一种观点的理由是:2004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将无证驾驶等违反交通管理的行为纳入《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调整范围,并明确将其排除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之外。根据法律的后来居上原则,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已不包括违反交通管理的行为。此外,2006年3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也没有将原来《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所规定的无证驾驶等违反交通管理的行为纳入调整范围。
因此,根据现行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违反交通管理的行为已与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分离。只要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并且没有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即使存在无证驾驶等违反交通管理的行为,也应认定为工伤。只有当职工本人存在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时,才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视同工伤。
另一种观点则截然相反,认为《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六条第项规定的“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包括违反交通管理的行为。
支持第二种观点的理由主要是: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条和第四条第一款的规定,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包括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等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此外,《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说明》明确指出,已有系统规定违反消防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居民身份证法等特别法的违法行为及处罚,因此不再重复规定。
根据这些规定,治安管理不仅限于治安管理处罚法,还包括特别法的规定。而《道路交通安全法》则属于《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特别法。虽然现行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将违反交通管理的行为与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分离在两部法律中分别规定,但这仅仅是立法技术上的考虑,对于违反交通管理的行为,《道路交通安全法》已有系统规定,《治安管理处罚法》在立法时“不再重复规定”而已。
因此,从违反交通管理行为的内容和性质上看,它明显属于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也属于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因此,《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六条第项规定的“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当然包括违反交通管理的行为。只要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并且本人存在无证驾驶等违反交通管理的行为,则不应认定为工伤或视同工伤。
工伤劳动能力鉴定的程序。首先,申请鉴定需提交相关资料并满足条件;其次,委员会将初审资料,若不完整则要求补充;接着,从专家库中抽取专家组成鉴定组进行鉴定,必要时委托医疗机构诊断;最后,委员会在20日内送达鉴定结论,如对此不服可申请再次鉴定。
工伤认定超过一年的影响及处理方式。即使超过一年期限,劳动者仍可主张合法权益,工伤认定由统筹地区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作出。申请工伤认定需提交相关材料,包括工伤认定申请表、身份证明、劳动合同、医疗证明等。如果材料不完整,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告知需要补正的材料
根据《劳动法》,虽然没有明确规定孕妇请病假的情况,但是法律明确规定了女职工在生育期间享受不少于九十天的产假。对于孕妇请病假,应当遵守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按照规定办理病假手续,并提供符合用人单位要求的病假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
根据上述内容,从业人员在以下情况下可以被认定为工伤: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在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患职业病;因工外出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