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所有超过工伤认定期限的情况都不能再申请工伤认定。工伤认定期限并不是绝对排除期间的因素。换句话说,超过一年未申请工伤认定并不会绝对导致期间消灭。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17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在发生事故伤害或确诊为职业病后的30日内应申请工伤认定。如果用人单位未在该期限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工伤职工、其近亲属或工会组织有权在发生工伤后的第31天至1年内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在实践中,一些用人单位,尤其是那些没有依法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的单位,往往以各种理由推脱为受工伤的职工申请工伤认定。而职工或其近亲属由于对法律不了解,又容易被用人单位以各种“承诺”所欺骗,导致未能及时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由于《工伤保险条例》对超过一年后的工伤认定申请未作明确规定,导致各地对于这一年的性质存在不一致的认定意见。目前,大多数地区认为这一年为排除期间,不适用中断或中止的原则,因此不予受理超过一年的工伤认定申请,最终导致受工伤的职工丧失了应享受的工伤保险待遇。
以下五种情况可不计算在工伤认定申请期限内:
对于因超过申请时效而不被劳动主管部门认定的工伤认定申请,没有工伤认定,法院也不会支持诉讼主张。这是目前法律漏洞导致的结果。如果情况确实属于工伤范畴(请参考工伤认定的条件),可以直接与单位协商解决。如果单位拒绝,可以向单位领导表明事故发生后单位应当申请而未申请的事实。单位没有明确告知可以向劳动部门申请认定,属于单位失职。当然,如果遇到一个有现代司法理念的工作人员,他也可以受理申请。因为从立法意图和目的上看,法律法规都是为了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起算时间的三个月应从主张是工伤而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争议之日开始计算。
工伤认定的期限遵守、认定程序以及超过期限的处理方式。首先介绍了工伤认定申请的时间限制和因忽略期限而可能产生的风险。然后详细阐述了工伤认定的具体程序,包括申报、受理、调查和认定等环节。最后,对于超过工伤认定申请期限的情况,提出了通过诉讼来维护合法权益的
法律咨询:上班路上发生交通事故,对方全责,单位说对方全责,没有义务再给我申请工伤,无奈只能自己申请。但是申请一直没有结果,医院说按规定不能给我开假条了,但我现在还不能上班,应该怎么办呢?
上班路上遭遇交通事故的咨询问题。当对方全责且单位没有义务申请工伤时,受伤员工应自行申请工伤认定并寻求交通事故赔偿。律师建议员工及时申请工伤认定和交通事故赔偿,注意时效,并可委托律师维护权益。根据相关法律,员工可以同时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和交通事故损害赔偿
48小时工伤死亡认定的程序和要求。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上突发疾病死亡或在48小时内抢救无效死亡的视为工伤。劳动争议案件由基层法院管辖,需遵循被告住所地或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原则。公司应在一个月内申报工伤,否则员工可自行申请。工伤认定完成后应申请伤残等
劳动者在单位申请工伤认定的时效已经超过时,可以依法在一年内向单位提出申请并要求赔偿。在此期间,符合规定的工伤待遇费用由用人单位支付。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规定,如果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被诊断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在事故发生之日或被诊断为职业病之日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