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事仲裁机构在我国的实践中存在着与其性质扭曲和疏离的情况。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许多商事仲裁机构以“中国特色”为借口,存在严重的行政化倾向和行政干预现象。这些机构大多数仍然由政府主导或者处于半官方状态。这种行政化倾向和行政干预的存在,严重损害了商事仲裁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法院对仲裁协议、仲裁程序和仲裁裁决的监督采取着比较苛刻的标准和怀疑的态度。这种态度导致商事仲裁的民间性和灵活性受到了损害。法院应该更加信任和尊重仲裁机构的独立性和专业性,以促进商事仲裁的发展。
法院对国内裁决、涉外裁决和外国裁决采取不同的标准和尺度。这种不一致性给商事仲裁带来了不确定性和困扰。为了保证商事仲裁的公正性和一致性,法院应该采用统一的标准和尺度来对待各种类型的仲裁裁决。
对于上述问题,我们迫切需要进行改革与完善。然而,这需要以现代仲裁理念的生根发芽、深入人心为前提和基础。我们应该推动商事仲裁机构的独立性和专业性,减少行政化倾向和行政干预的现象。同时,法院应该更加信任和尊重仲裁机构的决策,以促进商事仲裁的发展和提高其效率。此外,法院应该采用统一的标准和尺度来对待各种类型的仲裁裁决,确保商事仲裁的公正性和一致性。
例如,英国长期以来奉行"法院管辖权不容剥夺"的原则,十分强调法院对仲裁的司法干预。因此,一般认为,在国际商事仲裁中,为了保证仲裁程序的正常进行和裁决的承认与执行,法院的支持与协助是必不可少的。在仲裁协议无效、失效或不能执行时,命令仲裁庭终止仲裁程序,由
申请撤销仲裁裁决,是裁决作出后,当事人阻却裁决效力的途径之一。撤销裁决程序的启动在实践中会产生裁决效力不确定的结果,会对承认与执行地国法院有关执行程序的进行产生影响。《纽约公约》关于裁决被撤销以及裁决已经被提起撤销之诉时,被申请承认与执行地国的法院应
商事仲裁因为在解决纠纷中具有快捷性、实用性、专业性和高效性,已成为国际通行的经济纠纷解决方式。截至2013年6月28日,中国仲裁机构有219家,2012年全国共受理仲裁案件9万多件。适用简易程序的,仲裁庭应在组庭后3个月内作出裁决书。程序中止的期间不计入上述规定的裁
仲裁地法院审查确定,可撤销裁决。执行地可不执行。只撤销超裁部分。是否使用被送达地法律规定或官方要求的方式送达文书。非当事人原因,符合公平原则,可撤销。如果有瑕疵,可以缺席审理和裁决。因为仲裁程序须适用仲裁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