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解除劳动关系所得到的补偿金是根据劳动法直接规定的,适用于所有企业。而企业的职工安置费则根据国务院有关国有企业破产兼并等的行政法规以及地方政府的规章进行规定,具有很强的政策性,仅适用于国有企业破产改制中的职工。
根据《关于审理企业破产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职工解除劳动关系的补偿金可以作为第一顺序清偿的破产债权参与企业的破产分配,但职工安置费不适用该规定。职工的补偿金是由企业负担的,属于劳动法上的法定责任,对应的是职工的补偿金请求权;而职工的安置费属于政府就破产企业职工就业安置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职工只有在自愿选择一次性发放安置费的时候才存在安置费请求权。
除了纳入国家计划调整的破产企业的破产外,破产企业职工安置费不由企业负担,而是通过当地政府补贴、民政救济和社会保障等渠道解决。因此,职工安置费不像职工的解除劳动关系补偿金及其他债权一样由破产企业来负担。
职工安置费并不都作为一次性发放给职工,而是用于转业培训、介绍就业、发放基本生活费等就业安置用途。
根据《国务院关于在若干城市试行国有企业破产有关问题的通知》,纳入破产计划的国有企业破产时,其职工安置费由企业负担。破产企业在转让土地使用权后,应优先从转让所得中支付职工安置费,即使该土地使用权已设定抵押,也应优先支付安置费后再偿还抵押权人的债权。如果土地使用权转让所得不足以支付安置费用,则由企业其他财产的转让所得中支付,且先从未设定抵押的财产转让所得中支付,不足的再从已设定抵押的财产转让所得中支付。如果仍不足,则由同级政府负担。因此,对于纳入破产计划的国有企业的破产来说,职工安置费优先于破产法规定的破产债权,甚至优先于设定了担保的债权,在支付顺序上更接近于破产费用。
破产企业职工的安置与离、退休人员的交接管理问题。在破产过程中,企业需要向法院报告职工人数和分流安置方案,积极利用再就业服务中心为职工提供培训和就业信息。对于自谋职业和调出的职工有不同的奖励和安置费标准。同时,也详细说明了离、退休人员的交接管理方案以及
已分配利润公司破产清算的追回问题,以及破产案件的管辖规定。根据企业破产法相关规定,已分配利润不能追回,但特定情况下的财产转让如无偿转让和以明显不合理价格交易可追回。同时,涉及债务人财产的其他无效行为,管理人有权追回。关于破产案件的管辖,遵循地域管辖、
主体资格的要求以及债务人申请破产所需材料。不具备法人资格的企业、个体工商户等不具备被申请破产的主体资格。申请材料包括破产还债申请书、企业主体资格证明、企业法定代表人与主要负责人名单、企业职工情况和安置预案、审计报告等。审计报告需反映注册资金、亏损、债
个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个人所得税征免规定
个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时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的个人所得税征免规定。具体内容包括补偿收入的征免范围、计征方式、可扣除的社保费用以及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和破产企业职工的一次性安置费免征个人所得税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