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国有破产企业中1986年10月1日以前参加工作且选择自谋职业的职工,可根据规定领取一次性安置费。而1986年10月1日以后参加工作的职工,则不能领取一次性安置费,只能领取经济补偿金。
根据自治区党委、政府规定,进入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的下岗职工,无论1986年10月1日前后参加工作,出中心时只能按规定领取经济补偿金。
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国有破产企业职工安置工作的实施意见》(新政办[2000]13号)规定,符合领取一次性安置费条件的职工,可以领取一次性安置费。根据原则,一次性安置费标准不应超过破产企业所在地(市)、县(市)上一年企业职工平均工资的3倍。具体计发标准将根据企业所在地、州、市人民政府的规定执行。
未进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且在1986年10月1日以后参加工作的职工,将根据企业破产时本人前12个月的月平均工资为标准计发经济补偿金。而进入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的下岗职工,则根据本人进入中心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计发经济补偿金。对于领取经济补偿金的人员,如果本人月平均工资低于本企业职工平均工资标准,将按照企业职工平均工资标准计发。
国有企业破产后,凡按规定领取一次性安置费的人员将无法享受失业保险待遇。而领取经济补偿金的人员,如果其原企业及本人参加了失业保险并按规定缴纳了失业保险费,可以按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用人单位进行裁员的条件与程序。条件包括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生产经营严重困难、企业转产或技术革新等情况下,可依照法律规定裁员。程序上,用人单位需提前三十天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意见并制定裁员方案,最终经过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裁员。
公司解散时的实物资产分割方式。清算时,实物资产可折现用于偿还债务,剩余财产按照股东出资或持股比例分配。清算期间,公司不得从事与清算无关的经营活动,财产不得分配给股东,直到债务清偿完毕。公司破产清算流程包括解散决议和清算组成立、债权人通知和公告、清算方
单位破产后职工丧葬费用的清偿问题。依据我国破产法规定,破产财产清偿顺序包括职工工资、福利和补偿金,社会保险费用和税款,以及普通破产债权。若破产财产不足,按比例分配。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工资按该企业职工平均工资计算。
中国国有破产企业职工安置的法律与政策。法律方面,我国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等规定,明确了破产企业所欠职工工资和劳动保险费用的清偿顺序。政策上,针对政策性破产的职工安置给予特殊优惠,如土地使用权等用于解决职工安置问题,新《破产法》也为政策性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