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国有破产企业中1986年10月1日以前参加工作且选择自谋职业的职工,可根据规定领取一次性安置费。而1986年10月1日以后参加工作的职工,则不能领取一次性安置费,只能领取经济补偿金。
根据自治区党委、政府规定,进入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的下岗职工,无论1986年10月1日前后参加工作,出中心时只能按规定领取经济补偿金。
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国有破产企业职工安置工作的实施意见》(新政办[2000]13号)规定,符合领取一次性安置费条件的职工,可以领取一次性安置费。根据原则,一次性安置费标准不应超过破产企业所在地(市)、县(市)上一年企业职工平均工资的3倍。具体计发标准将根据企业所在地、州、市人民政府的规定执行。
未进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且在1986年10月1日以后参加工作的职工,将根据企业破产时本人前12个月的月平均工资为标准计发经济补偿金。而进入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的下岗职工,则根据本人进入中心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计发经济补偿金。对于领取经济补偿金的人员,如果本人月平均工资低于本企业职工平均工资标准,将按照企业职工平均工资标准计发。
国有企业破产后,凡按规定领取一次性安置费的人员将无法享受失业保险待遇。而领取经济补偿金的人员,如果其原企业及本人参加了失业保险并按规定缴纳了失业保险费,可以按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关于改制企业、国有破产企业和职工分流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标准问题。对于改制企业,已改制的按立项时标准,未改制的按全市职工年均工资计算。国有破产企业职工经济补偿金标准考虑企业正常生产年份年均工资和全市在岗职工年均工资。而职工分流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
企业更换法人后的债务承担问题。企业工商登记事项变更时,原公司的债权债务由变更后的公司承担。更换法人不影响公司贷款还款责任,债务的承担者是公司而非个人。在公司破产时,债务清偿顺序依照法律规定,优先清偿职工权益、社会保险费用和税款,最后是普通破产债权。
企业可裁员的情形、裁员程序、劳动合同续订的程序以及如何终止劳动合同。企业可在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和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时裁员,裁员时需向工会或全体职工提前说明情况,并遵循一系列程序。劳动合同续订需提前发出通知书,协商签订新合同或延续协议书,并
债务人申请破产重整所需材料的具体内容。债务人需提交主体资格证明、基本情况说明、债务和债权清册、关联企业业务往来说明、财务会计报告等。同时,债务人需提出职工安置方案、破产重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报告。另外,出资人申请时还需提交权益调整初步方案,以及法院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