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企业破产职工安置政策
时间:2024-11-23 浏览:2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制、破产进入了攻坚阶段,其职工安置工作更是难点中的难点,破产法和大量部门规章、地方政策对此均有规定。目前,法院在审理国有企业破产案件时,不仅要适用相关的法律法规,还要依照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的有关政策,破产企业职工安置中也存在着法律与政策并行、甚至矛盾交织的局面。究竟如何处理法律与政策的关系,已成为国有企业破产案件审判中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
我国国有破产企业职工安置的法律与政策
一、国有企业破产制度的背景
我国的国有企业破产制度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逐步建立和完善的。在国有企业的破产申请、资产处置、职工安置等方面,一直存在着大量的行政因素。针对国有破产企业职工安置问题,法律和政策对用于职工安置的财产和实际清偿的范围都做出了不同的规定。
二、法律规定
我国于1986年颁布了适用于国有企业破产的一般性法律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该法明确规定,“破产企业所欠职工工资和劳动保险费用”按第一顺序清偿。2002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企业破产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将“职工解除劳动合同补偿金”和“职工集资款”也列为第一顺序清偿。200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简称“新《破产法》”)进一步明确了第一顺序清偿范围,包括“破产人所欠职工的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所欠的应当划入职工个人账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支付给职工的补偿金”。而用于清偿的破产财产则扣除了优先受偿的债权。
三、政策规定
国务院从1994年开始陆续发布了一些行政规范,包括《关于在若干城市试行国有企业破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1994]59号)和《关于在若干城市试行国有企业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国发[1997]10号)。1996年,国家经贸委、中国人民银行也发布了《关于试行国有企业兼并破产中若干问题的通知》(国经贸企[1996]492号)。这些规范针对按照规定进入破产的企业(一般称为“政策性破产”)的职工安置给予了超越法律规范的特殊优惠。在用于清偿的破产财产上,明确规定土地使用权必须首先用于解决职工安置问题,甚至已抵押的土地所有权变现也可以用于偿付职工安置费。此外,职工住房及其他社会性资产如幼儿园等被排除在破产财产之外。实际清偿的范围和标准也有所突破。新《破产法》自2007年6月1日起开始施行,仍为政策性破产留出了空间。该法规定,在该法施行前国务院规定的期限和范围内实施破产的国有企业的特殊事宜,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办理。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公司破产程序中的留守人员
企业破产程序中留守人员的定义和法律规定。留守人员是由清算组依法指定的协助清算组工作的人员,其职责包括核对债权债务、解决业务遗留问题和回答相关询问。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破产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财务负责人等必须留守,以确保破产程序的顺利进行。留守人员的
-
个人破产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个人破产制度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发展方向。建立个人破产制度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能够保护个人债务人的利益,调动各利益主体的积极性,促进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同时也是维护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的法律保障。虽然面临一些挑战,如消费需求和个人财产登记制度等,但个
-
可撤销行为的构成要件及其适用范围
可撤销行为的构成要件及其适用范围。文章介绍了可撤销行为的概念,包括其在破产程序中的重要性以及不同国家的立法模式。文章详细阐述了可撤销行为的构成要件,包括损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和发生在破产程序开始前的临界期间。此外,文章还讨论了可撤销行为的适用范围,涉及
-
湖南省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企业破产若干规定的通知
破产企业职工安置费、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根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从企业破产转让土地或处置破产企业财产所得中支付。扶持费标准按《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转发<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国有工业企业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的通知》文件第二条11款执行。对于男职工超过45岁、
-
破产法立法与执法问题研究之四:债权人利益保护与破产企业职工安
-
企业破产职工如何安置和补偿
-
青海国有破产企业职工经济补偿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