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架原则上不存在正当防卫,但如果在打架过程中一方明显求饶,而另一方仍无停止攻击的迹象并持续加害,求饶一方为防止新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必要防卫措施则属于正当防卫。或在斗
2025-01-01
根据我国刑法第二十条的规定,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自己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在正当防卫中,如果
2024-12-31
正当防卫是一种为了保护公共利益、个人或他人的合法权益免受非法侵害而采取的合法行为,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正当防卫的条件包括:侵害行为正在发生,必须针对侵害行为人实施防
2024-12-31
正当防卫过当应负刑事责任,但对于正在实施暴力犯罪的防卫行为,造成伤害的不认为是过当,不负刑事责任。除此之外,还存在假想防卫、事前防卫、逆防卫和无限防卫等特殊情况。假
2024-12-31
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较小合法权益的行为。其成立的要件有:。对于尚未到来或已经过去的危险,都不能实行紧急避险。损害的对象不同,是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重要区别之一。紧
2024-12-30
2014年12月,甲潜入乙宅盗窃,乙发现后与甲发生打斗,乙父丙也加入帮助乙。丙拿起菜刀刺向甲,导致甲受伤逃脱后因伤势严重死亡。对于丙的行为如何认定,存在三种不同意见。第一
2024-12-30
特别防卫和正当防卫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特别防卫是指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公民实施的防卫行为,没有必要的限制,对防卫行为的后果不负刑事责任。而正当防卫是指对正在进行不法侵害
2024-12-30
正当防卫是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自己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不法侵害而采取的行为,如果防卫行为造成损害,不会承担刑事责任。防卫过当是指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
2024-12-29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偷窃行为可能构成盗窃罪,根据盗窃行为的情节不同,可判处不同刑罚。而打伤偷窃者可能构成故意伤害罪,也可能构成正当防卫,不构成犯罪。正当防卫是为了保护
2024-12-26
根据《刑法》第二十条和第二百三十四条的规定,如果防卫过当导致对方轻伤二级,会受到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刑事责任,但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保
2024-12-26
在我国原来的司法实践中正当防卫的度时候合适,主要是比对双方的伤势是否均等,如果防卫一方的伤情明显轻于加害一方,则一般会认定为防卫过当,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但是根据最高检最新指导案例,不以结果论防卫是否过当,而是以暴力手段论,只要暴力手段对等就可以认定为
2024-12-2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和第二百三十五条,防卫过当会被认定为过失致人重伤罪,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但如果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也应承
2024-12-22
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是刑法中的两个概念。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个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益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行为。防卫过当则是指防卫行为
2024-12-22
本案涉及一起争执引发的伤害案件。被告人张某与徐某和发生争执后,互相殴打,但争执停止后,徐某和持碎酒瓶突然袭击张某,张某为了防止进一步伤害,将徐某和摔倒在地,导致徐某和被自己手持的碎酒瓶扎伤致死。一审法院认为张某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判决其无罪。附带民事
2024-12-22
特别防卫是指在特定情况下,公民可以采取正当防卫行为,无需担心法律责任。根据刑法第20条第3款规定,对于正在进行严重暴力犯罪的行为,如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等,采
2024-12-20
防卫致人死亡是否构成犯罪,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如果对方正在进行严重危害人身安全的行为,如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犯罪,防卫行为导致伤亡属于正当防卫,不
2024-12-20
公司监事的法律职责和义务,包括审查公司财务、监督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履职情况、纠正损害公司利益行为等职责,以及监事违法执行职务时的法律责任。监事有权提出罢免建议、召开临时股东会会议、向股东会提出提案等。如果监事违反法律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需承担相应的赔
行政处罚的追责时效相关规定。根据《行政处罚法》,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行政机关不再追究行政法律责任。追责时效的设定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保护行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使行政机关加强执法监督和追责力度。但追责时效也有其限制,在特殊情况下需依据
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被赡养人或与赡养纠纷有利害关系的人可以通过起诉要求子女承担赡养责任的法律问题。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在哪些情况下子女可以不履行赡养义务,并提供了维护赡养权利的方法,包括寻求社区帮助、提起民事诉讼和追究刑事责任等。
劳动法中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包括工作年限的计算、经济补偿的计算标准、计算基数以及计算封顶等方面的内容。详细解释了劳动者在单位的工作年限、经济补偿的计算依据和原则、工资计算基数的确定以及针对高端劳动者的特殊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