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你签认购书时,认购书上会注明7天后签正式合同,并交首期款,再14天后交余下的款项。如果认购书上没有约定时间,可以和开发商达成一个补充协议,约定签约时间。还有一种情况,可以在付清规定的首付之后签订合同。签合同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2024-10-03
您在选定了购房目标后,就进入了和开发商进行实质性接触的谈判阶段。这一阶段通常包括三个过程:谈判内容;签认购书;签订合同。认购书约定购房者在限定时间内签订正式合同,否则视为购房者违约,定金将被扣除。因此签订认购书对于您来说是有一定风险的,必须全面考虑清楚
2024-09-16
旅游团与旅客签订合同的,需要交纳多少定金法律是没有明确规定的,原则是由旅客与旅行社协商确定,并且在合同 中载明。(三)旅游团成团的最低人数;如一方过错造成主合同无效,过错方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而不是没收或双倍返还定金了。若认购书中有定金条款,则若购房者
2024-08-24
如果购房人自己想签订认购的话,则要避免认购书中的受牵制条款。前些年的认购书中往往有这样的条款:购房人在规定期限内未签订合同的,开发商所收定金不予退还。如果由于各种原因必须签订认购书的话,应当避免该条款的出现。建议购房人要求签订认购书示范文本,该文本充
2024-08-17
如果购房人自己想签订认购的话,则要避免认购书中的受牵制条款。前些年的认购书中往往有这样的条款:购房人在规定期限内未签订合同的,开发商所收定金不予退还。如果由于各种原因必须签订认购书的话,应当避免该条款的出现。建议购房人要求签订市建委制定的认购书示范文
2024-06-12
签认购书并不是签订合同的法定必经步骤。在房地产交易过程中,交易双方在签订正式买卖合同之前,往往会预先签订一份商品房认购书,就商品房买卖的有关事宜进行初步确定,并收取定金。
2024-04-20
前些年的认购书中往往有这样的条款:购房人在规定期限内未签订合同的,开发商所收定金不予退还。如果由于各种原因必须签订认购书的话,应当避免该条款的出现。建议购房人要求签订认购书示范文本,该文本充分保护了购房人的利益。
2024-02-02
定金是在合同订立或在履行之前支付的一定数额的金钱作为担保的担保方式。如果购房者交了定金之后改变主意决定不买,开发商有权以购房者违约为由不退定金;如果开发商将房屋卖给他人,应当向购房者双倍返还定金。另外,如果购房者在认购书规定的时限内与开发商签订合同,
2023-12-18
一般来说,商品房认购书是在签订合同之前的一种协议书,不是购房合同。当事人签订认购书后,还需要签订正式的购房合同。但实践中经常会发生这样的问题,一些开发商和购房人签订认购书后,因为种种原因,又将认购书项下的房子卖给了第三人。此时,之前购房人的利益难
2023-09-19
签认购书并不是签订合同的法定必经步骤。在签署、履行商品房认购书阶段最容易产生纠纷,也是很多购房者称之为商品房认购书“陷阱”的情况。
2020-05-25
签认购书并不是签订合同的法定必经步骤。一方面认购人在商品房认购书上签署名字,承诺会遵守有关约定,另一方面却又在准备着到某一时候来否认该商品房认购书以及自己签字的效力,这样势必给整个交易增加困难,同时也会对交易双方之间最初的信任造成严重的损害。
2020-05-25
签订合同时,对定金必需以书面形式进行约定,同时还应约定定金的数额和交付期限。债务人履行债务后,依照约定,定金应抵作价款或者收回。一旦开发商或房地产销售公司出现违约,一定要抓住机会,要求开发商或销售公司解除商品房认购书,并全额退还已经收取的款项。购房人
2020-05-25
如果购房人自己想签订认购的话,则要避免认购书中的受牵制条款。前些年的认购书中往往有这样的条款:购房人在规定期限内未签订合同的,开发商所收定金不予退还。建议购房人要求签订市建委制定的认购书示范文本,该文本充分保护了购房人的利益。按照该条款,如因合同条款
2020-05-25
定金与认购金不同,定金是一种合同履行的担保。另外,如果购房者在认购书规定的时限内去与发展商签订合同,但因购房合同或补充协议的个体条款双方存在争议,不能达到一致意见,致使购房者不能购买认购房屋的,发展商应当退还定金。在签订认购书后,购房者后悔的情况相当
2020-05-25
违约金的定义、性质、分类和法律特征。违约金分为法定和约定两种类型,具有赔偿性和惩罚性。中国某进出口公司因未实际估计自身履约能力,签订了一份无法按时履行的合同,最终支付巨额违约金。为防范此类欺诈,应了解自身实际履约能力,签订合同时需实事求是,确保能在规
共同海损的定义和成立条件,包括共同海损的组成部分和成立条件的详细解释。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了共同海损的争议问题,包括是否属于共同海损以及适航性问题和告知义务的争议焦点。
单位犯罪的界定和特征,以及相关的法律责任。单位犯罪的主体可以是公司、企业等组织,具有法定性、整体意志和整体利益的特征。对于单位犯罪,单位需承担刑事责任,通常会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
网上泄漏他人隐私的法律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侵害他人隐私的行为需承担侵权责任。个人信息泄露会导致垃圾信息骚扰、冒名办卡和信用透支、不法活动、账户资金被盗用及个人名誉受损等风险。此外,《民法典》也保护个人隐私,规定侵权者需承担相应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