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不尽相同,因此,研究二者的划分界限,对于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侵权责任是民事主体违反民事义务,侵害他人合法权益,依法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
2024-01-28
离婚损害赔偿责任实质上为侵权责任。而至今我国的立法和司法均未承认违约责任中包含有精神损害赔偿,此条之中的精神损害赔偿也应属侵权责任赔偿。从这些规定中不难看出,新婚姻法确立离婚损害赔偿责任的性质应定为侵权责任,其归责原则为过错责任原则,其责任认定应按照
2024-01-12
我国对违约责任的归责采用双轨制,严格责任为一般原则,适用过错归责原则则需要有法律明确规定。实务中,对于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承包方的归责原则适用上,南京建筑工程律师认为,应当适用过错规则。由上可见,对于建设施工方作为或者不作为的原因造成工程质量不合格的,
2023-12-01
侵权损害赔偿和违约损害赔偿都是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其构成要件和归责原则基本一致。尽管如此,在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竞合的时候,究竟选择侵权赔偿请求权,还是选择违约赔偿请求权,这对受害人的利益有很大的影响。违约损害赔偿发生前,当事人之间存在着特定的债权债务
2023-01-18
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违约责任归责原则,是指确定违约责任是否成立,即违约行为人是否应对其违约行为承担违约责任的原则。当事人一方违约造成对方损失,对方对损失的发生有过错的,可以减少相应的损失赔偿额。
2021-10-20
违约责任的归责,是指合同当事人因不履行合同债务的行为发生以后,应该依何种根据使其负责。例如,针对已经发生的违约行为,法律适应以当事人的过错,还是应以已经发生的违约后果作为判断标准,而使违约当事人承担责任,这就是归责原则的内涵所在。由此可见,归责是一个
2020-05-25
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是指在进行违约行为所导致的事实后果的归属判断活动中应当遵循的原则和基本标准。各国民事立法在合同责任的归责原则方面,主要采纳了过错责任或者严格责任原则。在合同法上,严格责任与过错责任是相对立的归责形式。
2020-05-25
过错责任的原则是指发生合同违约责任后,只有违约方有过错的情况下,才能承担违约责任。违约方虽有违约事实,但其对违约没有故意或者过失的过错,则不承担违约责任。过错责任原则是行为人基于自身的过错而承担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如果对于合同中的违约责任的,应该根据
2020-05-25
合同法第302条规定:“承运人应当对运输过程中旅客的伤亡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但伤亡是旅客自身健康原因造成的或者承运人证明伤亡是旅客故意、重大过失造成的除外。前款规定适用于按照规定免票、持优待票或者经承运人许可搭乘的无票旅客。”合同法第303条的规定则是两种归
2020-05-25
同时规定,合同成立后因不可归责于债务人的事由导致不履行合同或履行迟延时,应视不可归责的事由的影响,部分或全部减免违约责任。严格说来,适用情事变更原则的法律后果,是当事人合理分担非正常风险所造成的损失,而不是单纯免除一方当事人的违约责任。
2020-05-25
很明显,它们所采纳的都是严格责任的归责原则。综上所述,合同法对违约责任实行严格责任的归责原则是没有疑义的,审判中一定要注意观念的转变。
2020-05-25
合同法的自由价值集中体现为合同自由原则。因此,无偿合同违约归责原则采过错责任较之严格责任更为严谨、科学。将过错责任作为无偿合同违约归责原则,当事人一方面必须对自己因过错违约行为负责,另一方面只要尽到合理的注意,就可依法不承担违约责任。
2020-05-25
网上购买的产品有瑕疵的,不影响产品正常使用,产品符合相应标准的,不属于质量问题,如果影响到使用安全的,就是属于质量问题。而产品瑕疵责任实质上是违约责任,采取的是过错责任归责原则。因此产品缺陷责任案件与产品瑕疵责任案件的诉讼管辖也完全不同:前者由侵权行
2020-05-25
公司监事的法律职责和义务,包括审查公司财务、监督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履职情况、纠正损害公司利益行为等职责,以及监事违法执行职务时的法律责任。监事有权提出罢免建议、召开临时股东会会议、向股东会提出提案等。如果监事违反法律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需承担相应的赔
行政处罚的追责时效相关规定。根据《行政处罚法》,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行政机关不再追究行政法律责任。追责时效的设定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保护行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使行政机关加强执法监督和追责力度。但追责时效也有其限制,在特殊情况下需依据
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被赡养人或与赡养纠纷有利害关系的人可以通过起诉要求子女承担赡养责任的法律问题。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在哪些情况下子女可以不履行赡养义务,并提供了维护赡养权利的方法,包括寻求社区帮助、提起民事诉讼和追究刑事责任等。
劳动法中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包括工作年限的计算、经济补偿的计算标准、计算基数以及计算封顶等方面的内容。详细解释了劳动者在单位的工作年限、经济补偿的计算依据和原则、工资计算基数的确定以及针对高端劳动者的特殊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