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李某以面积短少、房地产公司存在欺诈行为为由向法院提起了诉讼,要求房地产公司双倍还多付的823平方米的房款共62548元。根据上述规定,李某购买的商品房的建筑面积应当包括小棚的建筑面积,房地产公司不存在欺诈行为。李某认为三室一厅的建筑面积应是8034平方米,属
2024-06-29
这是一篇关于租赁合同转让协议模板的文章。文章提供了一个模板,包括甲方(卖方)和乙方(买方)的信息,以及关于商品房的地块使用权、建筑面积、销售特征、价格与费用等方面的
2024-06-27
2008年6月份,魏村黄女士分两次付款24万元购买了某小区的一套建筑面积105平方米的商品房。后来黄女士了解到,一年前购买该小区房屋的业主至今一直还没有办理出产权证。黄女士感到自己受骗了,多次要求开发商解除合同,返还房款,但开发商拒绝了黄女士的要求。起诉开发商
2024-06-08
商品房以建筑面积计算房款,建筑面积由套内建筑面积与分摊的共有面积两部分成。目前交付房屋时,往往建筑面积增大,且不超过3%,但套内建筑面积减少,公摊面积增大。为避免此种对买房人不利的情况出现,合同中有必要约定套内建筑面积不得减少多少,公摊面积不得增大多少
2024-06-06
住宅的建筑面积是指建筑物外墙外围所围成空间的水平面积,如果计算多、高层住宅的建筑面积,则是各层建筑面积之和。建筑面积包含了房屋居住的可用面积、墙体柱体占地面积、楼梯走道面积、其他公摊面积等。开发商在出售商品房时计算的建筑面积存在公共面积的分摊问题。客
2024-05-22
一该商品房座落于北京市xx区xx门外xx街xx号,建筑面积平方米,产权归我们两人共同所有。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属于夫妻共同共有,另有约定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家庭共有财产,属于家庭成员共同共有的财产。按照目前法律法规规定,要增加房屋的共有权人,
2024-05-20
5、房屋面积误差超过合理限度,出卖人交付使用的房屋套内建筑面积或者建筑面积与商品房买卖合同约定面积不符,面积误差比绝对值超出3%,但是买卖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2024-04-03
在商品房买卖中,如果按照套内建筑面积或建筑面积计价,当合同约定面积与产权登记面积发生误差时,应在合同中明确处理方式。如果合同没有约定,按以下原则处理:(1)面积误差比
2024-03-30
本文介绍了一起关于房地产预售契约中商品房面积差异的纠纷案例。根据双方签订的契约,双方约定了建筑面积与房地产证记载面积的误差值为1%以内互不补偿,超过1%则按购房价格进行
2024-03-18
新启用的《商品房买卖合同》中有附件标明了"公共部位与公用房屋分摊建筑面积构成说明",但只列明了应分摊的部位及其构成,具体数据仍不确定,所以仍然存在着开发商让业主多摊的可能性。《商品房买卖合同》第三条和附录二中有关公共部位和公用房屋分摊建筑面积的条款,购
2024-02-18
本文介绍了商品房公摊面积的标准,并解释了公摊面积与建筑面积的区别。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套内建筑面积包括使用面积、墙体面积和阳台面积。公用建筑面积包括电梯井、楼梯间、垃圾
2024-02-13
拆迁补偿的计算方式是按照房屋面积进行计算,但是如果土地面积超过了房产面积,那么超出的部分将按照土地征用进行补偿。购买商品房需要注意的证件包括购房合同、首付款收据等。
2024-02-07
张先生预购了一套商品房,预售合同约定建筑面积为102平方米,套内建筑面积为81平方米。还约定如果产权登记建筑面积与合同约定建筑面积发生误差,比例绝对值低于3%时据实结算,超过3%时,买家可退房。交房后,张先生委托某房产测绘单位重新测量,发现总面积与约定一致,
2024-02-02
根据《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第二十条的规定,对于按套内建筑面积或者建筑面积计价的房屋,合同应明确约定面积误差的处理方式。如果合同没有约定,那么按以下原则处理:如果面积
2024-01-30
二看你们当地政府是否出台相关政策没有,宅基地是免费提供还是按照建筑面积给与补贴。宅基地区位补偿价参照当地普通住宅指导价,由区县人民政府参照一定时间、一定区域内普通商品房住宅均价、城市规划等综合确定。拆迁中认定的宅基地面积应经合法批准、切不超控制标准。
2024-01-19
近两年,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使人们对房屋质量的投诉减少,但对公用建筑面积分摊问题的争议增加。购房人开始关注商品房的公摊问题。根据规定,商品房的公用建筑面积分摊以幢为单位
2024-01-18
公司监事的法律职责和义务,包括审查公司财务、监督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履职情况、纠正损害公司利益行为等职责,以及监事违法执行职务时的法律责任。监事有权提出罢免建议、召开临时股东会会议、向股东会提出提案等。如果监事违反法律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需承担相应的赔
行政处罚的追责时效相关规定。根据《行政处罚法》,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行政机关不再追究行政法律责任。追责时效的设定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保护行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使行政机关加强执法监督和追责力度。但追责时效也有其限制,在特殊情况下需依据
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被赡养人或与赡养纠纷有利害关系的人可以通过起诉要求子女承担赡养责任的法律问题。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在哪些情况下子女可以不履行赡养义务,并提供了维护赡养权利的方法,包括寻求社区帮助、提起民事诉讼和追究刑事责任等。
劳动法中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包括工作年限的计算、经济补偿的计算标准、计算基数以及计算封顶等方面的内容。详细解释了劳动者在单位的工作年限、经济补偿的计算依据和原则、工资计算基数的确定以及针对高端劳动者的特殊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