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证据规则解读之认证规则
时间:2024-06-27 浏览:2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行政诉讼认证的法律要求
一、证据裁判主义规则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人民法院在裁判行政案件时,应当以证据证明的案件事实为依据。这一规定标志着以客观事实为裁判依据的时代开始,开创了以法律事实为基础的“证据裁判主义”新纪元。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是诉讼的基本原则,司法人员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必须以客观存在的案件事实为依据。然而,案件事实具有多变性和主观色彩,通过证据重建的案件事实是虚拟的,无法达到客观真实。因此,在诉讼中实现法律事实与客观事实的重合需要依照完善的证据立法和科学的证据规则。
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非法证据是指以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或者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方法取得的证据。非法证据包括以下17种情形:
- 未经庭审质证的证据
- 经合法传唤,被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质证,且需要依法缺席判决的,被告方提供的证据
- 证人根据其经历所作的判断、证人的推测或者评论
- 严重违反法定程序收集的证据材料
- 以偷拍、偷录、窃听等手段获取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证据材料
- 以引诱、欺诈、胁迫、暴力等不正当手段获取的证据材料
- 当事人无正当事由超出举证期限提供的证据材料
-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以外或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形成的未办理法定证明手续的域外证据材料
- 当事人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供原件、原物、又无其他证据印证,且对方当事人不予认可的无法印证的复制件或者复制品
- 被当事人或者他人进行技术处理而无法辩明真伪的证据材料
- 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证人提供的证言
- 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后或者在诉讼程序中自行收集的证据
- 被告在行政程序中非法剥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享有的陈述、申辩或者听证权利所采用的证据
- 原告或者第三人在诉讼程序中提供的、被告在行政程序中未作为具体行政行为依据的证据
- 复议机关在复议程序中收集和补充的证据,或者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在复议程序中未向复议机关提交的证据,不能作为人民法院认定原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依据
- 鉴定人不具备鉴定资格;鉴定程序严重违法;鉴定结论错误、不明确或者内容不完整的鉴定结论
- 不具备合法性和真实性的其他证据材料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行政诉讼证据五大规则解读
证据,在法学界一向被视为诉讼的脊梁,是构筑诉讼大厦最为可靠的基石。为履行我国加入WTO三大协定中关于及时公布贸易法律、法规、处理贸易纠纷案件司法裁判案例及依据的承诺,继民事诉讼证据规则颁布后,最高人民法院吸取证据理论的研究成果,结合行政诉讼特点,又颁布实
-
行政诉讼证据规则解读之认证规则
行政诉讼认证是法官对证据三大属性,即客观性、合法性、关联性所进行的综合审查判断。即人民法院裁判行政案件,应当以证据证明的案件事实为依据(53条)。“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这是一个几乎家喻户晓的口号,并同时为我国三大诉讼和人民法院组织法所确认,被奉
-
行政诉讼证据规则的价值取向
行政诉讼中被告不得自行收集证据规则,是指被告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后不得再行取证或不得擅自取证,否则在涉诉后其自行收集的证据将被认定为无效证据或瑕疵证据的证明规则。可见,对非实质性证据应当不属于绝对不得收集的证据,而应属于“不得擅自收集”的情况;
-
行政诉讼证据质证的规则有哪些
对于案情比较复杂或者证据数量较多的案件,人民法院可以组织当事人在开庭前向对方出示或者交换证据,并将交换证据的情况记录在卷。人民法院依职权调取的证据,由法庭出示,并可就调取该证据的情况进行说明,听取当事人意见。当事人申请证人出庭作证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届
-
证据交换规则的实施制度及其重要性
-
电子邮件是行政诉讼证据中的书证吗
-
行政诉讼证据的特别规则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