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证据规则解读之认证规则
时间:2024-06-27 浏览:2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行政诉讼认证的法律要求
一、证据裁判主义规则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人民法院在裁判行政案件时,应当以证据证明的案件事实为依据。这一规定标志着以客观事实为裁判依据的时代开始,开创了以法律事实为基础的“证据裁判主义”新纪元。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是诉讼的基本原则,司法人员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必须以客观存在的案件事实为依据。然而,案件事实具有多变性和主观色彩,通过证据重建的案件事实是虚拟的,无法达到客观真实。因此,在诉讼中实现法律事实与客观事实的重合需要依照完善的证据立法和科学的证据规则。
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非法证据是指以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或者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方法取得的证据。非法证据包括以下17种情形:
- 未经庭审质证的证据
- 经合法传唤,被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质证,且需要依法缺席判决的,被告方提供的证据
- 证人根据其经历所作的判断、证人的推测或者评论
- 严重违反法定程序收集的证据材料
- 以偷拍、偷录、窃听等手段获取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证据材料
- 以引诱、欺诈、胁迫、暴力等不正当手段获取的证据材料
- 当事人无正当事由超出举证期限提供的证据材料
-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以外或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形成的未办理法定证明手续的域外证据材料
- 当事人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供原件、原物、又无其他证据印证,且对方当事人不予认可的无法印证的复制件或者复制品
- 被当事人或者他人进行技术处理而无法辩明真伪的证据材料
- 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证人提供的证言
- 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后或者在诉讼程序中自行收集的证据
- 被告在行政程序中非法剥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享有的陈述、申辩或者听证权利所采用的证据
- 原告或者第三人在诉讼程序中提供的、被告在行政程序中未作为具体行政行为依据的证据
- 复议机关在复议程序中收集和补充的证据,或者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在复议程序中未向复议机关提交的证据,不能作为人民法院认定原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依据
- 鉴定人不具备鉴定资格;鉴定程序严重违法;鉴定结论错误、不明确或者内容不完整的鉴定结论
- 不具备合法性和真实性的其他证据材料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行政复议的申请条件和程序
行政复议的申请条件和程序。包括申请期限、适用范围、市人民政府管辖范围、涉及已立案的人民法院的处理方式、申请要求以及联系方式等。申请人需明确提出复议请求并提供相关事实根据和理由,留下有效的通讯地址和联系方式以便行政复议机关核实情况。复议机关以收到申请并
-
未经质证的证据是否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未经质证的证据在认定案件事实中的地位。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证据必须经过质证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但也有例外情况。如果一方当事人拒绝发表质证意见,法官会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采纳该证据。在实际审判中,也存在不经当庭质证的例外情况,法官会对证据进
-
教师解聘与教育申诉制度
教师解聘与教育申诉制度的相关内容。教师解聘规定了教师在特定情形下可以被所在学校等机构解聘或给予行政处分的情形。教育申诉制度则为教师等教育主体提供了获得行政救济的途径,促进教育行政救济制度的完善。如申诉处理不当,申诉人可依法提起行政复议或诉讼。
-
行政诉讼中的认证规则
行政诉讼中的认证规则,包括认证的概念和作用,行政诉讼证据的特征,以及行政诉讼证据合法性的要求。行政诉讼证据必须具备关联性、合法性和真实性三个特征。证据的合法性要求包括符合法定表现形式和取证方法合法。在具体认定时,需要根据不同证据种类采用不同的认定方法
-
电子邮件是行政诉讼证据中的书证吗
-
行政诉讼证据的举证规则是怎样的
-
行政诉讼证据审查有什么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