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辩权是指对抗他人请求权行使的权利。在我国学者中,广义的抗辩权包括狭义的抗辩权和诉讼上的抗辩。
狭义的抗辩权是指当事人对于原告请求主张的事实,其反映态度有以下四种:陈述(否认该事实)、不知或不记得有该事实、承认该事实、或不为任何陈述(不争执)。而对于自认往往伴有附带陈述而主张其他事实或权利来对原告的请求进行对抗,这就是抗辩。
在民事诉讼中,抗辩是指当事人通过主张与对方的主张事实所不同的事实或法律关系,以排斥对方所主张的事实的行为。抗辩可分为三类:
1. 权利障碍的抗辩:主张原告之请求权,基于特定的事由而自始不发生。例如,法律行为的当事人无行为能力,限制行为能力人所订立的合同未得法定代理人追认等。
2. 权利毁灭(或消灭)的抗辩:主张原告的请求权虽一度发生,但其后因特定事由已归于消灭。例如,已清偿及代物清偿,免除,混同,给付不能,提存等。
3. 抗辩权:被告对于原告之请求,有拒绝给付之权利。
在德国,诉讼上的抗辩被称为不需要主张的抗辩,实体法上的抗辩权被称为需要主张的抗辩。无需主张的抗辩主要表现为否定性抗辩,即否认请求权形成或存续合理性的抗辩,具体分为阻止权利效力发生的抗辩和消灭权利效力发生的抗辩。需要主张的抗辩是一般不排除请求权本体,只暂时或永久性阻碍其行使效力的抗辩,分为延迟性抗辩权和排除性抗辩。
实际上,无论是依实体法上抗辩权所为的诉讼上抗辩,还是依权利毁灭的抗辩及权利障碍的抗辩所为的诉讼上的抗辩,均为以实体法为基础的抗辩,应均称为实体法上的抗辩。程序法上特有的抗辩是指当事人主张与实体法上的事项没有关系的事实或事项以排斥相对方的请求。它与实体法抗辩无关,属于程序法上的法律强制形式,是程序性行动的合理根据。程序法上特有的抗辩有妨诉抗辩和证据抗辩两类。
综上所述,抗辩权是指当事人对抗他人请求权行使的权利。抗辩分为狭义的抗辩权和诉讼上的抗辩。诉讼上的抗辩又可分为权利障碍的抗辩、权利毁灭的抗辩和抗辩权。此外,实体法上的抗辩权和程序法上的抗辩权也是抗辩的两个重要方面。
委托收款背书的定义和要件,包括背书人签章、委托收款的明示意图、被背书人的名称以及背书日期等。委托收款背书的效力表现为代理权的授予效力、不中断抗辩的效力和代理权的证明效力。其中,委托收款背书不会导致票据权利的转移,被背书人只是获得了代表背书人行使票据权
顺序履行抗辩权的构成和效力。构成条件包括双方存在同一双务合同、债务存在先后履行顺序等。效力方面,后履行一方有权在先履行一方未履行或履行不当时拒绝其履行要求,且行使不安抗辩权时仍可行使顺序履行抗辩权,拒绝履行合同义务的行为不构成违约。
合同法中的中止履约权和合同解除权。根据立法本意,当事人享有这两项不安抗辩权利,其中中止履约权的行使条件是一方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可能无法履行债务。在一定条件下,不安抗辩权还可以转化为消灭的抗辩权,权利人可依法行使合同解除权,消灭对方的履行请求权和合同关
环境污染侵权责任的成立、被告的抗辩是否成立以及原告的赔偿请求是否可支持。环境侵权民事责任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只要行为造成损害就要承担责任。被告的污染环境行为存在,原告被诊断出患有急性混合型白血病,因此关键在于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被告的抗辩理由不成立,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