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金的主要功能是履行合同和证明合同的存在。根据一般商事合同的原则,定金应在合同签定后收取。然而,目前购房定金的情况却是在正式的商品买卖合同签订之前缴纳,反而成为合同签订和成立的前提条件。
一般商事合同中,交易双方对信息的掌握是基本均等的,因此在订约前收取定金是合理的。但在商品房买卖过程中,消费者很难与开发商在交易信息上达到均等。消费者大多在不了解房屋全面信息的情况下完成购房程序,定金的存在使得消费者的选择余地变小。因此,尽管开发商存在非根本性违约的情况,消费者仍然不得不接受不公平的交易,其权益的保障仅仅依赖于开发商的良心。因此,定金的收取是不公平和不合理的。
许多发展商认为收取买家一定的定金是合理的。他们表示,作为卖家,最担心消费者说好保留房源,但最后又不购买的情况出现。如果发展商不收取定金,消费者无法受到任何约束,那么发展商的销售行为就得不到保障。
另一位业内人士认为,购房定金属于我国担保法中的“立约定金”,其功能是督促合同的签订,因此它的存在是合法的。在交纳定金后,双方都要按照合同的规定来执行。作为发展商,必须具备预售证才能收取定金,否则,收取的定金没有法律效力。对于交纳定金,应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定,例如规定一定的期限,超过期限则发展商不再归还购房者定金,因为发展商在等待购房者认购过程中也付出了一定的成本。
许多购房者认为不签订合同就无法退回定金,但是如果在合同无法达成一致,尤其是开发商有违约的情况下,定金是可以退还的。
为了避免“定金纠纷”,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开发商的行为没有统一的规范。建设部门已经公布了房产交易中的商品房买卖合同范本,但在交纳定金时所签订的《认购书》内容却没有统一的规范,发展商都是自行拟定,导致各种各样的纠纷出现。建议由相关部门制定统一的《认购书》文本,并在向社会公示后予以确定。
最近发布的《中国房地产市场总结与趋势展望》报告中的房地产市场总结,指出热点城市面临量价回调压力,而三、四线城市仍有发展潜力。购房流程及注意事项包括选房、签订认购书、交定金、购房资质审核、签订购房合同、付首付等步骤,购房者需注意避免合同纠纷等风险。
买房定金合同纠纷的处理方法,包括起诉解决方式在内的多种途径。文章指出,双方可先尝试沟通协商或调解,若有明确的仲裁条款或协议可申请仲裁解决,如无法解决则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对于签署购房合同后未收到定金是否能毁约以及甲方违约如何处理等问题也进行了讨论,按
购房定金合同纠纷的处理方式。首先确认协议的效力,若合同无效则定金应全部返还;若存在欺诈或重大误解,可请求撤销合同。在协议合法有效的情况下,需确定违约方并适用定金罚则。此外,还介绍了定金与预付款的区别以及避免定金纠纷的一些建议,如签订认购协议、控制定金
《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合同法》生效日期为2020年12月31日止,届时此条例被《民法典》所替换,相关的司法解释也会失效,《民法典》生效前的规定:。到目前为止,涉及到定金的法律规定有下:《合同法》、《担保法》、《担保法司法解释》、《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