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后,劳动者已主动领取或签字领取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
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合同决定存在程序违法,但实质上有效。例如,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时,未提前通知工会,或者劳动者违反了规章制度,但制度公示证据不足。
在诉讼期间,劳动合同期限届满,但劳动者不满足要求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条件。
劳动者被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后已重新就业,或者虽未重新就业,但已主动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导致原合同无法继续履行,但劳动者不同意变更合同。例如,劳动者的工作岗位已被其他劳动者取代,但劳动者不同意安排新的工作岗位;或者用人单位迁址,劳动者不同意到新的地址工作。
用人单位正在进行经济性裁员,劳动者不属于被优先留用对象。
在诉讼期间,用人单位或劳动者主体消失。例如,劳动者死亡、用人单位破产解散。
在诉讼期间,劳动者开始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达到法定退休年龄。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如果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如果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劳动合同已无法继续履行,用人单位应按照本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支付赔偿金。
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处理方式。劳动者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需承担赔偿责任;劳动合同期满时,特定情形下应延长或按工伤保险规定执行;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可选择继续履行或要求支付赔偿金;特定情形下用人单位需支付经济补偿金,包括解除劳动合同、
党员干部的旷工行为及其处分规定。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旷工行为若情节较重将给予党纪处分。同时,党员干部作为劳动者,严重旷工行为可能违反公司规章制度,用人单位有权解除劳动合同。
甲方与乙方之间的劳动合同解除协议。双方同意于指定日期解除劳动合同,乙方需办理交接手续并保证离职后遵守保密约定。甲方将支付补偿金,乙方需继续履行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其他义务。违反协议约定将支付违约金。本协议于双方签字或盖章之日起生效。
自动离职工资的计算方法。首先,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员工不辞而别造成损失需承担法律责任,用人单位有权追究并要有损失证据。其次,单位应履行解除劳动关系的程序,避免风险。最后,用人单位应按照法律规定支付工资,非法克扣或拖延支付需担责。在员工不辞而别的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