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职工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并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时,仲裁庭应当首先进行调解。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调解必须要求双方当事人亲自到场。然而,如果用人单位或劳动者经仲裁庭通知后无正当理由拒不参加仲裁,申请人视为撤回申请,而被申请人则可能面临仲裁庭的缺席裁决。
根据《劳动争议仲裁调解法》第三十五条的规定,仲裁庭应在开庭前五天书面通知双方当事人开庭的日期和地点。如果当事人有正当理由,可以在开庭前三天请求延期开庭,但是否延期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决定。
根据《劳动争议仲裁调解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如果申请人收到书面通知后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未经仲裁庭同意中途退庭,可以视为撤回仲裁申请。
根据《劳动争议仲裁调解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如果被申请人收到书面通知后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未经仲裁庭同意中途退庭,仲裁庭可以进行缺席裁决。
根据《劳动争议仲裁调解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在作出裁决之前,仲裁庭应当先行进行调解。如果调解达成协议,仲裁庭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书应当详细说明仲裁请求和当事人达成的协议结果。调解书由仲裁员签名,并加盖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印章后送达双方当事人。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发生法律效力。
如果调解不成或在调解书送达前,一方当事人反悔,仲裁庭应当及时作出裁决。
我国关于竞业限制案件的仲裁与起诉程序。劳动争议案件中,包括因竞业限制引发的纠纷应遵循仲裁前置原则,当事人需先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不服仲裁裁决的可向法院提起诉讼。但如涉及商业秘密侵权,可直接起诉。申请劳动争议仲裁需准备申请书、身份证明、劳动关
劳动争议前置程序的运作方式,包括劳动仲裁和调解程序。当事人发生劳动争议后,应先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若调解无果则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如仲裁结果不满意,可向法院提起诉讼。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由职工、用人单位和工会代表组成,协议达成后当
仲裁调解书和仲裁裁决书作为劳动仲裁的结案方式,存在着相同的地方:仲裁调解书和仲裁裁决书送达后,均表明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已从仲裁法律程序上解决了双方当事人的争议,即意味着仲裁程序的结束;双方当事人应自觉履行。在仲裁调解书和仲裁裁决书生效后,当事人不得再
依据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申请劳动仲裁在作出裁决前,一方是可以申请解决的,如果另一方同意调解的,可以先行调解。第四十二条 仲裁庭在作出裁决前,应当先行调解。调解书由仲裁员签名,加盖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印章,送达双方当事人。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