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18条以及劳动保障部第17号令《工伤认定办法》(2003年9月发布)的规定,工伤认定的对象一般包括具备下列条件的职工,一是存在受到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事实;二是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三是要有相关的医疗诊断证明或职业病诊断证明。
这里的“职工”是指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各种用工形式以及各种用工期限的劳动者。关于工伤认定的对象应把握以下几点:
(1)《工伤保险条例》适用范围内的所有用人单位的职工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申请工伤认定并符合受理条件的,劳动保障部门应予受理。
(2)《工伤保险条例》适用范围内的用人单位未参加工伤保险,其职工申请工伤认定并符合受理条件的,劳动保障部门应予受理。
(3)无营业执照或者未经依法登记、备案的单位以及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或者撤消登记、备案的单位的职工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用人单位使用童工造成童工伤残、死亡的,这些职工和童工不需申请工伤认定,直接由单位给予一次性赔偿,单位拒不给付赔偿的,由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予以处理。
工伤认定后单位不配合伤残鉴定的处理办法。劳动者可以自行申请伤残鉴定,包括提交申请材料、满足治疗终结条件并接受检查等程序。对于不同类型伤残鉴定,如司法鉴定、工伤伤残鉴定和交通事故伤残等级鉴定,所需材料不同。伤残鉴定费用根据伤残程度及地区有所不同。若用人
职工在上下班途中摔伤是否算工伤的问题。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只有在遭受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等伤害,并满足相关条件,才能认定为工伤。同时,文章还介绍了上下班途中工伤认定的具体情形以及国家法律规定的视为工伤的情形。职工自己滑倒或其他原因摔倒受伤
员工个人如何申请工伤认定及相关的行政复议流程。个人需在受伤后及时向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提交申请,并准备相关证明材料。若公司对工伤认定不服,员工可通过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来维权。此外,文章还概述了交通事故的构成条件,包括当事人、地点、主观过失和车辆行进
工伤鉴定的程序与范围。包括劳动能力鉴定、停工留薪期确认等内容的鉴定范围。具体程序包括职工申请伤残等级评定、提交相关证明和鉴定费交纳等步骤。工伤鉴定结果应在员工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后一定时间内下达,如遇争议可延迟下达。依据《工伤保险条例》,市级鉴定委员会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