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市、县仲裁委员会:管辖本行政区域内除上级市辖区仲裁委员会管辖范围以外的劳动争议;市辖区仲裁委员会:管辖本行政区域内区属企业发生的劳动争议;地区仲裁委员会:管辖委员会所在地直属企业、中央、部队驻皖企业、省属企业发生的劳动争议;省仲裁委员会:管辖在全省具有重大影响和跨省、地、省辖市的劳动争议,以及其他认为应当受理的劳动争议。
1. 仲裁委员会发现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仲裁委员会。受移送的仲裁委员会应当受理移送案件。
2. 受移送的仲裁委员会认为受移送的案件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报请上一级仲裁委员会指定管辖,不得自行移送。
1. 仲裁委员会之间因管辖权发生异议,应当协商解决。若协商不成,由最先收到申诉书的仲裁委员会报请共同的上一级仲裁委员会指定管辖仲裁委员会的管辖范围。
2. 仲裁作为一种非诉纠纷解决方式,与诉讼方式有所不同。仲裁是当事人自愿将争议提交给中立的第三方裁判的方式,自愿原则是仲裁制度中的基本原则,也是仲裁制度的基石。因此,选择仲裁和仲裁机构的管辖权都必须由当事人自行约定。当事人提交仲裁机构解决争议的意思表示,是授予仲裁机构对争议案件的管辖权,并排除法院司法管辖权的法律依据。
根据我国《仲裁法》第四条和第六条,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若没有仲裁协议,一方当事人申请仲裁的,仲裁机构不能受理。仲裁委员会应当由当事人协议选定。《中国国际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也对仲裁管辖权问题有明确规定。根据该规则第三条,仲裁委员会根据当事人在争议发生之前或者在争议发生之后达成的将争议提交仲裁委员会仲裁的仲裁协议和一方当事人的书面申请,受理案件。
因此,纠纷是否可以通过仲裁解决以及谁享有仲裁管辖权取决于当事人之间达成的仲裁协议。
为证明当事人之间曾就仲裁作出约定,各仲裁机构一般都规定当事人申请仲裁时应提交书面仲裁协议,其形式可以是合同仲裁条款也可以是单独的仲裁协议。
合同所在地法院对仲裁不服上诉的管辖权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后,合同所在地法院对仲裁不服上诉没有管辖权。文章进一步介绍了仲裁与诉讼的区别,包括受理案件的机构性质、管辖依据、审理组织组成原则、审理程序公开性和上诉制度等方面
申请劳动仲裁时需要注意的要点,包括申诉书的撰写内容、申诉期限、向有管辖权的仲裁机构提出申请以及履行调解书或裁决书确定的义务。同时,文章还列举了可以申请劳动仲裁的争议类型,包括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各类争议、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的争议等。
有效仲裁协议在民事纠纷解决中的作用及法律效力。在我国,有效仲裁协议可排除法院管辖权,并受到法律尊重和保护。仲裁协议对当事人和仲裁机构都有法律效力,对法院而言,有效仲裁协议排除其管辖权,但法院仍需执行基于该协议作出的裁决。在执行外国仲裁裁决时,仲裁协议
通过补充协议变更仲裁管辖权的可行性。文章介绍了仲裁条款的定义和目的,指出其旨在排除法院管辖权并确保合同争议由特定仲裁机构裁决。然而,实际操作中仲裁条款的约定要求严格,无效约定很常见。文章还给出了规范的仲裁协议条款示例。同时,合同当事人约定管辖法院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