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愿原则是仲裁制度中的基本原则,它是仲裁制度赖以存在与发展的基石。
1、当事人双方共同意愿:仲裁机构受理案件来源于当事人双方的共同授权,仲裁机构不能受理没有书面仲裁协议(含仲裁条款)的仲裁申请。
2、自主选择仲裁机构:当事人在选择、约定仲裁机构时,不受地域管辖的限制,也不受级别管辖的制约。
3、自主选定仲裁员和仲裁庭:当事人可以自主选定仲裁员,也可以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代为指定,仲裁庭的组成形式也可以由当事人约定。
4、约定交由仲裁解决的争议事项:当事人可以约定交由仲裁解决的争议事项,对于未约定交由仲裁解决的争议,仲裁机构不能主动审理和裁决。
5、约定审理方式和开庭形式:当事人可以约定审理方式、开庭形式等有关的程序事项。
仲裁的独立指的是从仲裁机构的设置到仲裁纠纷的整个过程,都具有依法的独立性。
1、仲裁与行政机构脱钩:仲裁委员会独立于行政机关,与行政机关没有隶属关系。
2、仲裁组织体系中的相对独立:仲裁协会、仲裁委员会和仲裁庭三者之间相对独立,仲裁庭对案件独立审理和裁决,仲裁委员会不能干预。
此项原则是公正处理民事经济纠纷的根本保障,是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纠纷所应当依据的基本准则。
1、根据事实:在仲裁审理过程中,要全面、深入、客观地查清与纠纷有关的事实情况。
2、符合法律规定: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根据法律的有关规定确认当事人各方的权利与义务,确定赔偿责任的方式和数额。
3、公平合理:仲裁庭在仲裁纠纷时应当公平、公正、不偏不倚,仲裁员应当处于公正地位,公平地对待双方当事人。同时,在仲裁中所适用的法律对有关争议的处理未作明确规定时,可以参照经济贸易活动中被人们普遍接受的作法,即经济贸易惯例或者行业惯例来判别责任。这样做既体现了与诉讼相区别,也是仲裁的基本精神所在。
处理内容不明确的仲裁协议的三种方法。首先,鼓励当事人自行协商补充完善仲裁协议;其次,在仲裁机构发现协议缺失必要要素时,可以要求当事人补充完善;最后,人民法院在审查仲裁协议时,应理解仲裁与法院裁判是两种并列的解决争议的途径,只要当事人有仲裁意愿,就应尽
涉外仲裁裁决的撤销和不予执行程序的详细步骤。包括当事人申请、提供证据、合议庭审查核实以及人民法院作出裁定等环节。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涉外仲裁及外国仲裁事项的两个通知,详细说明了撤销和不予执行涉外仲裁裁决的审查程序和时间限制。
仲裁代理人的特点及其在仲裁活动中的作用。仲裁代理人以被代理当事人的名义参加仲裁,必须在代理权限范围内行事,目的是维护被代理人的权益。代理人不能同时担任双方当事人的代理人。委托代理需提交授权委托书,明确委托事项和权限。仲裁当事人有权申请财产保全,但申请
劳动争议仲裁的费用标准、支付方式以及具体的仲裁程序。劳动争议仲裁不收费,经费由财政保障。具体费用包括案件受理费和案件处理费,支付方式按照相关规定执行。仲裁程序包括组成仲裁庭、调查取证、仲裁调解和仲裁裁决等环节,整个流程应在一定时间内结束,如有需要可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