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合同的约定,当劳动者造成用人单位经济损失时,用人单位可以扣除工资作为赔偿。然而,每月扣除的金额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除此之外,在其他情况下,用人单位不得随意扣押或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六条规定,当劳动者因个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时,用人单位有权要求劳动者赔偿经济损失。赔偿金额可以从劳动者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金额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如果扣除后的剩余工资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应支付最低工资标准。
1. 前往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原劳动局)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劳动仲裁申请。申请时需要携带以下材料:
- 仲裁申请书2份
- 申请人身份证复印件1份
- 相关证据复印件和证据清单2份
- 用人单位的工商登记信息(北京地区除外)
2. 提交申请材料后,仲裁委员会将在5个工作日内受理案件,并给予双方举证期和答辩期。随后进行开庭审理,并尝试调解双方纠纷。如果调解不成功,仲裁委员会将作出裁决书。劳动仲裁案件通常在60天内结案。如果对裁决书不满意,劳动者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离职赔偿金是否一次性发放及相关规定。按照我国相关法律,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劳动合同时一次性支付劳动者的工资和经济补偿。对于公司能否与员工协商约定经济补偿金的问题,虽然法律上允许双方协商,但协议内容必须符合法律法规,否则可能无效。员工应了解国家法律法规对
公司解雇劳动者时工资和补偿金的支付问题。违法解雇需支付赔偿金,合法解雇按工作年限支付经济补偿金,如符合规定还需支付代通知金。无补偿合法解除则无需支付补偿或赔偿。解雇后的工资计算依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需提前通知并支付经济补偿金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及相关法律规定。当劳动者存在某些主观过错或特定情形时,用人单位可以合法解除劳动合同,但需提前通知或支付额外工资。同时,用人单位在濒临破产或生产经营困难时也可依法裁员。例外情形下,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者投诉用人单位侵权是否需要交钱的问题。根据《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向劳动局投诉用人单位时不需要交纳任何费用,劳动管理部门有义务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用人单位存在克扣工资、拖欠工资、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工资或未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等情况时,劳动者可以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