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三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在劳动者完成劳动定额或规定的工作任务后,根据实际需要安排劳动者在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工作时,应按照以下标准支付工资:
(一) 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日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延长工作时间的,应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小时工资标准的150%支付劳动者工资;
(二) 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休息日工作,而又不能安排补休的,应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200%支付劳动者工资;
(三) 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法定休假节日工作的,应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300%支付劳动者工资。
对于实行计件工资制度的劳动者,在完成计件定额任务后,由用人单位安排延长工作时间的,应根据上述规定的原则,分别按照不低于其本人法定工作时间计件单价的150%、200%、300%支付其工资。
对于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单位,其综合计算工作时间超过法定标准工作时间的部分,应视为延长工作时间,并应按照本规定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
不定时工时制度的劳动者不适用上述规定。
当单位不支付加班工资时,劳动者可以选择以下灵活的途径来追讨加班工资:
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解决,但一般情况下,如果单位不愿支付,协商很难取得效果。
劳动者可以寻求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人民调解组织、行业性或地域性调解组织的调解。
劳动者可以向单位所在地的劳动监察部门进行举报,并由劳动监察部门进行处理。劳动监察部门在调查相关事实的基础上,可以责令用人单位支付工资。劳动监察部门通常在60天内处理案件,特殊情况下可以延长30天。
劳动者可以向具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在受理后60天内审理终结。对于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15天内向具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诉讼按照民事诉讼程序进行,实行两审终审制。
对于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员工,其工作时间不区分制度工作日和公休日。因此,如果这类员工在公休日上班,一般情况下是无法获得加班费的。而对于实行标准工时制的员工,在公休日上班,则可以获得加班费,其加班费为正常工资的两倍。
劳动者提前辞职的通知期限和工资问题。劳动者应按法律规定提前30天递交辞职报告,雇主不可因此克扣工资。单位压缩工资若是为了限制劳动者离职或作为押金则不合法。用人单位存在克扣、拖欠工资等违法行为时,劳动者可寻求劳动监察部门解决,并依法维权。《中华人民共和
公司口头解除合同后不发工资的情况下,劳动者如何维权的问题。根据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时应支付劳动者合法工资,如未支付则违法。劳动者可通过向劳动争议仲裁机关申请仲裁,如仲裁不服可向法院提起诉讼来维权。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工资支付暂行条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甲乙双方经平等协商同意,自愿签订本合同,共同遵守本合同所列条款。执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平均日和平均周工作时间 不超过法定标准工作时间。甲方应按照国家或北京市有关规定组织安排乙方进行健康检查。第十六条 乙方违反劳动纪律,
劳动部1994年12月14日发布的《关于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办法》规定:企业对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职工,可以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其他因生产特点、工作特殊需要或职责范围内的关系,适合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