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人事争议处理规定》第十九条规定,被申请人应当在收到仲裁申请书副本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提交答辩书。
如果被申请人没有按时提交或者不提交答辩书,这不会影响仲裁的进行。
劳动仲裁的受案范围是指适用劳动仲裁诉讼程序的争议范围。简单来说,所有劳动争议都属于劳动仲裁的受案范围。那么,哪些争议属于劳动争议呢?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以下争议属于劳动争议:
因开除、除名、辞退劳动者以及劳动者辞职、自动离职而产生的争议。
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奖金、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规定而产生的争议。
因履行、变更、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而产生的争议。
因履行企业内部承包合同中有关劳动权利义务内容而产生的争议。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没有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已形成劳动关系后产生的争议。
劳动者退休后,与尚未参加社会保险统筹的原用人单位因追索养老金、医疗费、工伤保险待遇和其他社会保险费而产生的争议。
根据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争议。
劳动仲裁案件的受理期限为一年,期间会因为不同情况有所中断或中止。申请劳动仲裁时,需递交申请书和相关证据,经过仲裁委员会受理决定后组成仲裁庭。仲裁程序包括答辩、公开进行、当事人到庭义务等。仲裁庭会在查明事实基础上先行调解,若调解不成会及时作出裁决,裁决
仲裁时效一年规定不具有溯及力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规定,劳动仲裁法作为劳动法的特别规定,其规定的仲裁时效一年与劳动法的仲裁时效六十日不一致,应当适用劳动仲裁法的新规定。但新规定只能适用于5月1日起发生的情况,不能溯及之前。因此,当事人
工伤认定与劳动仲裁之间的关系和程序优先顺序。在解决民事纠纷的背景下,仲裁具有更高的效力,但在工伤认定中,劳动仲裁并不是前置程序。工伤认定部门对劳动关系可以进行形式审查并进行事实认定。在涉及劳动仲裁的情况下,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暂停工伤认定程序,并在
劳动仲裁庭人员缺席的处理方式。对于申请人缺席,若收到书面通知后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中途退庭,视为撤回仲裁申请;对于被申请人缺席,可以进行缺席裁决。申请劳动仲裁不需提供证据,但提交材料要求严格,包括登记申诉表、申诉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