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书并非一经送达即立即发生法律效力。终局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生效,而非终局裁决的仲裁裁决书,当事人在收到裁决书后的十五日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在期限届满后仍未提起诉讼,裁决书将发生法律效力。
根据第四十七条的规定,以下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裁决书为终局裁决,自作出之日起即发生法律效力:
(一) 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赔偿金,但金额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的争议;
(二) 因执行国家劳动标准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发生的争议。
对于第四十七条未涉及的其他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裁决,当事人可以在收到裁决书后的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在期限届满后仍未提起诉讼,裁决书将发生法律效力。
对于劳动争议仲裁书未及时送达的情况,当事人可以持有效的仲裁书到相关部门寻求解决。如果当地有特定的规定,应根据当地规定进行处理。
我国关于竞业限制案件的仲裁与起诉程序。劳动争议案件中,包括因竞业限制引发的纠纷应遵循仲裁前置原则,当事人需先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不服仲裁裁决的可向法院提起诉讼。但如涉及商业秘密侵权,可直接起诉。申请劳动争议仲裁需准备申请书、身份证明、劳动关
劳动争议前置程序的运作方式,包括劳动仲裁和调解程序。当事人发生劳动争议后,应先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若调解无果则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如仲裁结果不满意,可向法院提起诉讼。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由职工、用人单位和工会代表组成,协议达成后当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建立健全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若干意见》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建立健全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明确了民商事争议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规定了劳动争议调解协议可直接申请法院确认,无需经过仲裁程序。同时,《意见》还规范了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旨在发挥多元纠纷解决方式
劳动争议仲裁调解书和仲裁裁决书的法律效力,既有相同的方面又有不同之处。人民法院为执行调解书和裁决书而发出的协助执行通知书,有关单位和人员必须执行。仲裁裁决书并不是送达后立即生效,而是当事人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不起诉的,裁决书即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