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个人向劳动局申诉不发工资的情况,如果属实,是有可能要到钱的。劳动局有权责令雇主在规定的期限内支付工资;如果逾期不支付,劳动局可以要求雇主按照应付金额的50%至100%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一) 雇主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或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二) 雇主支付的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
(三) 雇主安排加班但不支付加班费的;
(四) 雇主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未按照法律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77条规定,当雇主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时,双方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
当员工向劳动局或劳动监察机关投诉雇主后,雇主可能面临不利的法律后果或相应的法律责任。
以下是雇主可能面临的违法行为:
1. 安排女职工从事矿山井下劳动、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或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
2. 安排女职工在经期从事高处、低温、冷水作业或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
3. 安排女职工在怀孕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或孕期禁忌从事的劳动;
4. 安排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夜班劳动或延长其工作时间;
5. 减少女职工享受产假的天数,少于90天;
6. 安排女职工在哺乳未满1周岁的婴儿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或哺乳期禁忌从事的其他劳动,并延长其工作时间或安排其夜班劳动;
7. 安排未成年工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害、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或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
8. 未对未成年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劳动者提前辞职的通知期限和工资问题。劳动者应按法律规定提前30天递交辞职报告,雇主不可因此克扣工资。单位压缩工资若是为了限制劳动者离职或作为押金则不合法。用人单位存在克扣、拖欠工资等违法行为时,劳动者可寻求劳动监察部门解决,并依法维权。《中华人民共和
公司口头解除合同后不发工资的情况下,劳动者如何维权的问题。根据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时应支付劳动者合法工资,如未支付则违法。劳动者可通过向劳动争议仲裁机关申请仲裁,如仲裁不服可向法院提起诉讼来维权。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工资支付暂行条例》
单位拖欠工资的解决方法。包括向劳动行政部门举报、申请仲裁和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并强调要求支付经济补偿金的重要性。解决过程中需要注意证明劳动关系,收集相关证据。同时,遇到拖欠工资的情况可以向劳动局或劳动仲裁委投诉。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在特定情形下应向劳动者
在校大学生不具备劳动关系主体资格,不能成为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所以你们之间不是劳动关系,而是雇佣关系,劳动局无权管辖。这种问题如果跟单位协商不成,先申请劳动仲裁,对劳动仲裁结果不符的再收集证据向法院起诉要求单位支付报酬。需要提供证据证明在单位兼职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