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事人未在仲裁协议上签字,有以下情形的,会受到仲裁协议的约束”
(1)债权转让的受让者应受原合同仲裁条款约束。
(2)法定继承人受被继承人签订合同仲裁条款约束。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五十五条 【合同权利义务一并转让】;《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八条
1、仲裁协议必须采用书面形式。
(1)一种是双方当事人在争议发生之前订立的,表示一旦发生争议应提交仲裁,通常为合同中的一个条款。
(2)另一种是双方当事人在争议发生后订立的,表示同意把已经发生的争议提交仲裁的协议,往往通过双方函电往来而订立。
2、仲裁协议的内容一般应包括仲裁地点、仲裁机构、仲裁程序、仲裁裁决的效力及仲裁费用的负担等。
3、仲裁地点是协议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问题。
(1)因为仲裁地点与仲裁适用的程序和合同争议所适用的实体法密切相关。
(2)通常均适用于仲裁所在地国家的仲裁法和实体。
(3)我国进出口贸易合同中的仲裁地点一般力争规定在我国仲裁,有时规定在被诉方所在国仲裁或规定在双方同意的第三国仲裁。
(4)由于我国企业目前大多缺乏在国外申诉的能力,所以应力争在我国仲裁。
4、仲裁裁决是终局的,不得向任何机构提出变更裁决的请求。
5、仲裁费用的负担可在协议中订明,通常由败诉方负担,也可规定由仲裁庭裁决。
依据《民法典》的规定,当事人未在仲裁协议上签字,作为债权转让的受让者以及协议一方的继受人或继承人会受到仲裁协议约束。希望以上内容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可以点击下方按钮咨询,或者到手心律师网咨询专业律师。
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关于二倍工资是否一裁终局的问题。依据法律规定,追索劳动报酬等争议如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的金额,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同时,未签劳动合同情况下超过一年未主张双倍工资请求的,视为签署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另外,用人单位在
劳动争议裁决的终局情形和仲裁时效期限。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部分劳动争议裁决被视为终局裁决,包括金额低于地方月最低工资标准12个月的案件和在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与国家劳动标准有关的争议。同时,劳动者在劳动争议发生后一年内可以向有关部门寻求
劳动仲裁与上班要求的区别。劳动争议发生后,职工在未能达成协议时应遵守上班要求,除非存在正当理由。劳动仲裁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的仲裁申请进行公正裁决。根据法律规定,劳动争议的申请仲裁时效为一年,但劳动报酬争议有例外。仲裁时效可因特定情况中断或暂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相关问题。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仲裁时效可以因多种情况中断或中止,包括当事人主张权利等。如果劳动关系终止后发生拖欠劳动报酬争议,劳动者可以在一年内提出仲裁申请,不受仲裁时效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