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相关规定,当事人一方拥有不履行抗辩权的情况如下:当一方确切证据表明另一方无法履行合同时,可以暂时中止履行合同,但必须立即通知另一方。当另一方提供充分保证以履行合同时,应当继续履行合同。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二十七条的规定,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如果能提供确切证据证明对方存在以下情形之一,可以中止履行:
(一) 经营状况严重恶化;
(二) 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
(三) 丧失商业信誉;
(四) 其他可能导致丧失或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情形。
当事人如果没有确切证据来中止履行,将承担违约责任。
抗辩权是指权利人用来对抗他人请求权的权利。抗辩权的主要作用是防御,而不是攻击,因此必须有他人的请求才能行使抗辩权,如同时履行抗辩权、不履行抗辩权、先诉抗辩权等。抗辩权与请求权处于对立的地位,但存在抗辩权并不意味着请求权不存在或没有根据。
抗辩权具有以下特征:
(1) 主要针对请求权;
(2) 有效地阻止请求权,从而可以拒绝履行义务;
(3) 并非否定相对人的请求权,也不会改变或消灭相对人的权利(与形成权不同)。
请求权是指权利人要求他人为特定行为(作为或不作为)的权利。权利人无法直接支配请求权的客体,必须通过义务人的行为或不作为来实现其权利。请求权是联系民法与民事诉讼法的纽带,实体法上的请求权与程序法上的请求权相互关联。
请求权具有以下特征:
(1) 权利利益必须通过义务人的给付来实现;
(2) 权利的作用是通过请求来实现,而不是支配;
(3) 权利的效力不具有排他性;
(4) 权利的效力具有平等性。
抗辩权主要用于对抗相对当事人的请求权,而请求权是要求对方为或不为特定行为的权利。在同一合同中,这两种权利可以说是相对的,但需要注意的是,抗辩权并不完全否定对方的请求权。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这一点。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可以点击下方按钮咨询,或者到手心律师网咨询专业律师。
行使不安抗辩权是否需要证据的问题。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行使不安抗辩权需要履行通知义务和举证义务,即需要提供证据证明对方存在无法履行或可能无法履行债务的情形。通知义务的目的是让对方了解危机并提供还债担保,而举证义务则是为了支持自己的主张。因此,行使不安
不安抗辩权的适用情形。在合同双方互负债务且未约定履行顺序时,一方要求履行时,对方有权拒绝;在异时履行的双务合同中,先履行一方未履行债务时,后履行一方可行使不安抗辩权;若先履行方债务已届清偿期未履行,后履行一方同样有权拒绝。不安抗辩权的行使需根据具体情
债的保全和担保的相关内容。债的保全允许债权人采取措施保护自身权益,防止债务人财产不当减少导致的风险,包括代位权和撤销权。担保则是在经济活动如借贷、买卖等中,债权人要求债务人提供的保障债权实现的担保合同。债的担保分为人的担保和物的担保两类,旨在保证特定
行使履行抗辩权的规则。对于先履行抗辩权,当对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时,可以选择不通知对方,未通知不构成合同责任;而对于不安抗辩权,应及时通知对方。对于先履行义务一方存在重大瑕疵或部分履行的情况,行使先履行抗辩权时应通知对方,给予对方改正机会,以减小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