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在以下情况下应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如果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应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如果安排劳动者在休息日工作,但无法安排补休,应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如果安排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工作,应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此外,根据《对<工资支付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补充规定》(劳部发[1995]226号)第十三条的规定,安排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日延长工作时间、安排在休息日工作且无法补休,以及安排在法定休假节日工作的工资报酬应根据加班加点的多少,以劳动合同规定的正常工作时间工资标准的一定倍数支付。具体而言,安排延长工作时间或休息日工作的应支付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小时或日工资标准150%、200%的工资;安排在法定休假节日工作的应支付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小时或日工资标准300%的工资。
拖欠工资是指用人单位无正当理由不按期或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的行为,属于无故拖欠工资。
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无故拖欠。因此,用人单位应在自然月结束的30天内结算工资,超过30天即构成拖欠工资。
需要注意的是,无故拖欠工资是指用人单位无正当理由超过规定的付薪时间未支付劳动者工资。但在以下情况下,不属于无故拖欠工资的范围:
用人单位因遇到非人力所能抗拒的自然灾害、战争等原因无法按时支付工资。
用人单位因生产经营困难、资金周转受到影响,在征得本单位公会同意后,可暂时延迟支付劳动者工资。延期时间的最长限制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根据各地情况确定。
一般情况下,拖欠劳动工资属于民事纠纷,可以通过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或法院解决。但在雇主转移财产、逃匿等逃避支付劳动者报酬的情况下,或者在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后仍不支付劳动报酬的情况下,才构成犯罪。在天津市,恶意拖欠工资总额达到5万元即为“数额较大”。
如果遇到拖欠工资的情况,建议先向当地人力社保部门和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反映被拖欠工资的具体情况,并提供能够证实用人单位转移、隐匿财产或有能力支付工资的线索和材料。人力社保部门和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在下发法律文书责令雇主支付劳动报酬后,若其在指定期限内仍不支付,将移送给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综上所述,根据国家规定的法定节假日,无论是医院还是其他单位,如果要求员工在法定节假日加班,应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即使是在普通休息日加班,也应支付额外的工资。而无故拖欠工资则属于违法行为。
非全日制用工在法定节假日的权益保障问题。非全日制用工与全日制用工一样受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调整,非全日制劳动者享有包括休息休假权在内的劳动者权益。非全日制用工特征包括工资计算周期、带薪年休假、加班工资支付和法定节假日加班费支付等方面的不同规定。各地地方
工伤假期过后不能上班的情况,根据工伤保险法律法规的规定,如果员工申请停工留薪延期成功,公司应继续支付工资。员工在工伤期间享受停工留薪期待遇,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包括节假日期间。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
劳动者提前辞职的通知期限和工资问题。劳动者应按法律规定提前30天递交辞职报告,雇主不可因此克扣工资。单位压缩工资若是为了限制劳动者离职或作为押金则不合法。用人单位存在克扣、拖欠工资等违法行为时,劳动者可寻求劳动监察部门解决,并依法维权。《中华人民共和
公司口头解除合同后不发工资的情况下,劳动者如何维权的问题。根据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时应支付劳动者合法工资,如未支付则违法。劳动者可通过向劳动争议仲裁机关申请仲裁,如仲裁不服可向法院提起诉讼来维权。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工资支付暂行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