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保护监察 > 劳动保护 > 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探析

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探析

时间:2023-09-16 浏览:5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07719

劳动保障监察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

一、县(区)级劳动保障监察的机构编制不合理、体制还不完善

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是一项行政执法工作,其主要职责是对行政区域内的各类用人单位实施劳动保障监察。然而,县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的设置上存在问题。由于合二为一的机构编制,执法机构与监督机构合并,导致在执法过程中执法客体要求听证时难以客观公正地进行听证。

此外,县级劳动保障监察工作需要对区域内所有用人单位进行监察,但由于人员编制数量的限制,专职监察员数量不足,无法实现对全县所有用人单位的全面、细致监察。

二、劳动保障监察工作还存在种种阻力

(一) 人治思想的影响:由于长期封建专制思想的影响,部分领导对于劳动保障监察的认识和作法存在模糊甚至错误的情况。有的领导将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与经济建设对立起来,强调经济发展而忽视法律执行,导致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困难。

(二) 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一些领导担心对违法用人单位的查处会影响单位的形象和政绩,不支持劳动监察机构的执法行动,甚至对违法行为轻描淡写。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人员受传统观念影响,只重视领导的讲话和批示,忽视法律的规范,导致执法水平不高。

(三) 对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作用认识不足:有些人认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可有可无,不愿在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建设上下功夫。一些企业在制定劳动保障规章制度时往往不征求职工意见,导致规章制度中存在违规条款。

三、经济欠发达地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济欠发达地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起步晚,节奏慢,力度不够,影响不深。主要问题包括:对劳动合同的履行、内部劳动保障规章制度、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的监察力度不够。

具体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对用人单位制定内部劳动保障规章制度的监督检查不到位,导致一些企业制定了有损职工利益的规定。
  2. 对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的监督管理职能不强,导致企业不愿签订劳动合同或签订的合同内容不完备。
  3. 劳动保障监察办公条件差,执法监察手段落后,影响了工作质量和效率。
  4. 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在合情与合法上处于两难境地,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严格可能导致企业无利可图,但过于宽松又无法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四、加强和改进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对策建议

  1.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用工单位管理人员的合法用工意识和劳动者的维权意识。
  2. 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和处理工作,依法开展监察执法工作,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3. 抓好劳动保障监察队伍建设,提高监察执法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执法技能。
  4. 改进监察执法手段,配备必要的设备和办案条件,提高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工会法》关于工会诉讼权利的规定

    《工会法》中关于工会诉讼权利的规定。工会被赋予维护职工劳动权益的权利,可要求企业承担责任并提请仲裁或诉讼。同时,当职工认为权益受侵犯时,工会应给予支持和帮助。工会还可通过行政诉讼或民事诉讼维护自身权益,要求返还工会经费和财产。新《工会法》为工会和劳动

  • 女职工三期的劳动保护法律规定

    女职工在怀孕期、产期和哺乳期的劳动保护法律规定。在孕期、产期和哺乳期,女职工享有一定的特殊劳动保护和待遇,用人单位不得随意解除劳动合同。对于因用人单位不当解除导致的劳动争议纠纷案件,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作出相应处理,如撤销解除决定、支付工资和劳动合同终

  • 公司拖欠五年保险如何维权

    公司拖欠社保费用的处理方式及劳动者的维权途径。用人单位拖欠社会保险费用,社保征收机构有权责令限期缴纳并加收滞纳金。劳动者可通过沟通、仲裁、劳动保障监察投诉等途径维权。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监督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的情况,包括社保缴纳等。劳动者可向劳动保

  • 劳动者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举报是否有效?

    劳动者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举报的有效性及相关流程。任何组织或个人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的行为都有权举报。劳动者举报时应区分举报和投诉,及时维权并选择合适的方式,提供详实信息和证据材料。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为举报人保密,并提供奖励。劳动者应注意保存相关凭证以备

  • 如何保护女工及未成年工的劳动安全
  • 劳动者的权益保障及维权途径
  • 哪些行为不属于就业歧视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