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关系中的受伤赔偿
1.定义:一方提供劳动力,另一方支配劳动力,双方存在对劳动力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不是对劳动者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2.具体包括: (1)下岗、待岗、停薪留职的人在社会上另找到单位,则与新单位之间是劳务关系。 《劳动法》规定:当与一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时,应该与原有的单位不存在任何劳动关系。 (2)专门的劳务输出公司与劳务人员之间的合同是劳动合同,劳务输出公司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务关系,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也是劳务关系。 (3)离退休人员被聘 例:一工程师退休后到一单位工作,工作过程中由于与副总发生争执,单位与之解除了协议,双方对于补偿、赔偿等发生了争议,工程师到劳动仲裁委申诉,劳动仲裁委以本案不是劳动关系为由,要求其到法院起诉。 分析:离退休人员不具有劳动法上的劳动者的身份。 例:有一家公司向船舶外派船员,给船员基本工资,船员到船上后,有另一份工资。当两家公司都欠船员的工资时,船员应如何? 分析:船员的工资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船员和派出公司之间存在劳动关系,船员应通过劳动仲裁的途径解决;第二部分:用船员的公司所欠船员的是劳务报酬,应该从法院起诉索要。 3.适用法律:《民法》和《合同法》,向人民法院起诉,在审理过程中遵循“谁主张,谁举证”原则。 做为长期的用人单位的劳动者,用人单位与之不得签订劳务合同。 此外:非法劳动关系(雇佣童工) 总结:以上关系与劳动关系的区别和相似: 1.劳动者最独立的关系:加工承揽关系。 2.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关系最密切的:劳动关系 3.接受劳动方要为提供劳动方所受伤害承担赔偿责任:劳动关系、雇佣关系、帮工关系、劳务关系(受益原则) 4.接受劳动方不承揽提供劳动方所受伤害承担赔偿责任:加工承揽关系。但接受劳动方根据其错误指示所受伤害的除外。 5.适用法律:雇佣关系、加工承揽关系、劳务关系、帮工关系适用《民法》和《合同法》。而劳动关系适用《劳动法》 6.争议解决途径:劳动关系一定要先进行劳动仲裁,有仲裁前置程序,且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其他的关系适用普通的民事程序,遵循“谁主张谁举证”原则。
员工工伤认定与社保的关系,即使员工未购买社保,只要符合一定条件也可以进行工伤认定并获得赔偿。文章还详细阐述了工伤伤残鉴定的程序,包括劳动能力鉴定的条件、内容、申请、期限和复查申请等方面的内容。同时,根据不同情况,提出了申请劳动能力鉴定的期限。
工伤鉴定所需材料清单,包括工伤认定申请表、职工身份证明、劳动关系证明、医疗诊断证明等。如职工无法申请,直系亲属或工会组织可代为申请,并需提交相关证明。根据不同情形,还需提交交通事故责任结论证明、相关部门的证明、伤残证件等。材料不完整时,劳动保障行政部
工伤索赔的相关程序,包括提交材料、工伤认定程序、行政诉讼程序、确认劳动关系的仲裁和诉讼程序以及工伤认定行政复议程序等。劳动者在遭受工伤后,需要经过一系列的程序来申请工伤认定和索赔,包括提交相关材料、经过工伤认定、行政诉讼、仲裁和诉讼等步骤,最终得到工
工伤后解除劳动关系的员工要求赔偿的合法性。根据《劳动合同法》,雇主不得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否则应支付赔偿金。同时,文章介绍了工亡待遇标准和工伤的定义,包括不同情形下的工伤认定和相关赔偿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