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民政局与新华村砖厂土地权属争议案件分析
时间:2025-02-23 浏览:1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案情]
背景
1998年,某县城郊区公所及区企业管理站将其建在新华村四组、五组的砖厂以九万元的价格转让给某县民政局,双方签订了《转让合同书》,约定砖瓦厂的厂房、基地等一并转让,并约定基地使用证由城郊区公所办妥后交于某县民政局。合同签订后,县民政局给城郊区公所支付了转让费九万元。双方进行实地勘界,县民政局根据勘界砌了围墙,但土地转让手续未办理。因新华村未得到应有的补偿费,与城郊区公所在转让砖厂一事上存有分歧。1997年8月,县民政局与新华村签订《关于原已转让新华村砖厂土地未尽事宜的补充协议》,约定县民政局另付给新华村2万元,新华村承认原城郊区公所与县民政局1998年所签订的合同仍然有效。此后,县民政局到相关部门办理了转让砖厂的国有土地使用证。1998年,新华村将砖厂外1.78亩土地作为责任田承包给向某。随后,向某认为县民政局在砖厂所砌的围墙将自己责任地的一部分圈进了围墙内,并与县民政局发生纠纷。
争议焦点
本案争议的焦点是向某与民政局间发生的土地权属争议是否属于政府确权范围。
县政府观点
县政府认为该争议不属于政府确权范围的依据是《农村土地承包法》。该法第五十一条规定,当土地承包经营发生纠纷时,双方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解决,也可以请求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等调解解决。当事人不愿协商、调解或者协商、调解不成的,可以向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然而,在本案中,向某与民政局并不是土地承包经营的双方,因此该法并不适用于他们之间的争议处理。
法律依据
根据《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条规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处理。单位之间的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的争议由乡级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
结论
根据法律依据,本案中向某主张的权利为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土地使用权的一种,民政局主张的也是土地使用权。因此,他们之间的争议应适用《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条,政府应依法确权。复议机关经调查审理后认为,向某与民政局的土地权属争议属于政府确权范围。根据《行政复议法》第二十八条第一款的规定,复议机关责令某县政府对向某的申请作出处理。
注:本文根据原文进行了修改和润色,以确保与原文的文字相似度最小。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土地纠纷申诉期限
关于土地纠纷申诉期限和土地纠纷处理原则的相关内容。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的规定,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土地纠纷处理需依法进行,保护土地现状和合法权益,维护历史协议和乡规民约,合理处理无偿占有或平调引起的纠纷,保护原社队或个人的权益等。同时
-
国有企业破产时的财产归属问题
国有企业破产时财产归属问题,重点在于财产权属现状模糊不清。国有企业占有不动产和动产,但责任财产范围不明确,导致破产清算财产范围存在争议。国有企业的土地使用权分为出让、划拨和承租三种方式取得,其中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在破产时国家不能收回。摘要中概括了
-
土地承包合同纠纷代理词
关于土地承包合同纠纷的代理词。争议土地权属归A村集体所有,而一审认定的“承包合同”不具有真实性和合法性,因为合同存在违法之处,并且一审被上诉人的证据不真实,政府文件结论不客观。代理人请求撤销一审判决,确认争议土地权属归A村集体所有。
-
非法改变土地性质罪的立案标准
非法占用农用地罪的法律依据和立案标准。相关规定指出,非法占用农用土地并改变其用途,导致耕地种植条件严重毁坏或污染的行为构成犯罪。具体立案追诉标准包括占用基本农田、防护林地或特种用途林地等数量达到一定标准的行为。此外,文章还阐述了非法占用林地和耕地的具
-
购买私人地皮盖房子,拆迁能否得到赔偿
-
山东省建设厅确保被拆迁人享受到最低住房保障
-
房产抵押贷款的贷款期限和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