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海损的成立必须满足同一航程中的财产遭遇共同危险的条件。同一航程指的是船舶在装货港码头开始装货,到卸货港卸货结束的整个海上运输过程,包括船舶在海上航行以及其他环节。财产必须面临共同危险,而不是单纯为某一方利益或救助他船产生的费用。如果缺乏共同危险,比如空载船或救助费用,就不能构成共同海损。
财产遭遇的危险可以是已经存在的,也可以是不可避免要出现的危险。不可避免要出现的危险指的是船舶发生事故或特殊情况时,尚未危及船货的共同安全,但如果不采取应急措施,将不可避免地给船货带来共同危险。例如,船舶在航行途中遭遇恶劣天气,航速剧减,航行时间意外增加,剩余燃油已不足以将船驶抵原定目的港,如不立即驶往就近港口避难加油,即有可能对船货构成危险。因此,采取绕航加油的措施可构成共同海损。
共同海损的措施必须是有意而合理的。即明知采取此项措施将导致船货牺牲或支付额外费用,但为使船货免遭更大损失而主动采取的措施为有意的共同海损措施。
合理的共同海损包括措施本身的合理性和合理措施的限度。措施本身的合理性是指在船货遇险时,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选择对解除危险有效、节约并能防止或减少损失扩大的措施。合理措施的限度是根据遇险时的具体情况判断的,超过限度的措施就不应构成共同海损。措施合理与否是相对的,如果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选择的当时认为是行之有效的措施,在实施过程中未能获得预期效果,该措施也应被认为是合理的,由此产生的牺牲或费用可列入共同海损。
共同海损的牺牲和费用是指因采取共同海损措施所直接造成的物质损失和产生的费用。这些牺牲和费用应该是采取非正常共同海损措施所产生的直接后果。
直接后果指的是在采取共同海损行为时可以合理预见的损失或费用,且共同海损行为与该损失或费用之间应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一起船舶进水事故引发的保险纠纷案例。船舶在躲避台风时发生进水事故,导致货物严重损失。货方由多份保单承保,总金额超过900万元人民币。争议焦点在于共同海损是否成立及费用分摊问题。经过船舶公正检验、海事法院审理等程序,最终达成调解,承运人赔偿货物保险人7
共同海损与单独海损的联系与区别。两者都属于部分损失,但共同海损是由单独海损引起的。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造成损失的原因、损失承担者、损失内容、损失构成以及涉及的利益方。单独海损是保险标的物本身的非人为有意造成的部分损失,一般由受损方自行承担,但可从保险人
船公司提出的共同海损要求及收货人的处理方式。船公司要求收货人在目的港提货前提供共同海损分摊费用担保,共同海损是指在海上航程中,为共同安全采取的措施导致的特殊牺牲和费用。收货人应了解相关规则,在船方无免责过失的情况下可拒绝分摊,并通过理算机构处理。
共同海损牺牲及共同海损费用的相关内容。共同海损牺牲包括抛弃货物、扑灭火灾、切除残留部分等损失情况。共同海损费用则涉及救助报酬、减裁费用、避难港费用等。文章还提到各国法律对于共同海损的规定可能存在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