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共同海损与过失
时间:2024-10-06 浏览:2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摘要:结合国际上处理共同海损与各方当事人之间过失的不同立法例,阐述了共同海损的成立、理算以及分摊与过失之间的关系。
共同海损过失的立法模式
一、共同海损与过失的立法模式
共同海损是海商法中最为古老最具特色的制度之一,旨在保障海上人身和财产的安全。共同海损的成立与过失责任确认是两个独立的问题。根据《1994年约克-安特卫普规则》,绝大多数国家采用了一种立法模式。根据该模式,无论共同海损的原因是什么,只要危险客观存在且威胁到船舶、货物和其他财产的共同安全,船长即可采取措施使船货脱离危险。因此产生的损失都可以作为共同海损。过失方仍有权利要求分摊共同海损,但非过失方或过失方可以就此项过失提出赔偿请求或进行抗辩。
二、共同海损的成立与过失责任的分离
共同海损的成立与过失责任的确认是两个独立的问题。共同海损的成立与过失无关,即使船方怀疑共同海损事故是其自身不能免责的过失所致,仍可宣布共同海损,并申请共同海损理算。过失责任的认定可以由法院或仲裁机构裁决。因此,在共同海损的理算过程中,不考虑对引发共同海损的直接原因的法律定性,即不考虑是意外事故还是承运人可免责或不可免责过失引发共同海损。
三、共同海损的分摊与过失责任的确认
共同海损的分摊与过失责任的确认是两个独立的问题。共同海损的分摊是基于公平原则,要求各受益方分摊因采取措施而带来的损失。过失责任的确认需要考虑引发共同海损的直接原因的法律定性。非过失方或过失方可以就过失提出赔偿请求或进行抗辩。因此,在共同海损的分摊过程中,需要同时考虑过失责任的确认和公平原则的遵守。
四、共同海损的立法模式在国际上的适用
目前,绝大多数国家采用的立法模式是无论共同海损的原因是什么,只要危险客观存在且威胁到船舶、货物和其他财产的共同安全,船长即可采取措施使船货脱离危险。因此产生的损失都可以作为共同海损。这一立法模式在国际上得到广泛适用,并为海上人身和财产的安全提供了保障。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船舶进水事故引发的保险纠纷案例分析
一起船舶进水事故引发的保险纠纷案例。船舶在躲避台风时发生进水事故,导致货物严重损失。货方由多份保单承保,总金额超过900万元人民币。争议焦点在于共同海损是否成立及费用分摊问题。经过船舶公正检验、海事法院审理等程序,最终达成调解,承运人赔偿货物保险人7
-
共同海损与单独海损的联系
共同海损与单独海损的联系与区别。两者都属于部分损失,但共同海损是由单独海损引起的。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造成损失的原因、损失承担者、损失内容、损失构成以及涉及的利益方。单独海损是保险标的物本身的非人为有意造成的部分损失,一般由受损方自行承担,但可从保险人
-
船公司提出的共同海损要求及收货人的处理方式
船公司提出的共同海损要求及收货人的处理方式。船公司要求收货人在目的港提货前提供共同海损分摊费用担保,共同海损是指在海上航程中,为共同安全采取的措施导致的特殊牺牲和费用。收货人应了解相关规则,在船方无免责过失的情况下可拒绝分摊,并通过理算机构处理。
-
共同海损牺牲
共同海损牺牲及共同海损费用的相关内容。共同海损牺牲包括抛弃货物、扑灭火灾、切除残留部分等损失情况。共同海损费用则涉及救助报酬、减裁费用、避难港费用等。文章还提到各国法律对于共同海损的规定可能存在冲突。
-
共同海损的宣告
-
共同海损担保的不同方式
-
船舶损失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