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情况下的共同海损案例分析及责任承担问题。文中分析了途中烧毁的饲料损失应由A公司承担,途中湿毁的饲料损失由A公司和船舶公司共同承担的国际法规依据。此外,还阐述了由于承运人延迟装船导致饲料价格下跌造成的损失应由承运人负责,并且承运人有权向托运人追偿。
2025-09-13
一起船舶进水事故引发的保险纠纷案例。船舶在躲避台风时发生进水事故,导致货物严重损失。货方由多份保单承保,总金额超过900万元人民币。争议焦点在于共同海损是否成立及费用分摊问题。经过船舶公正检验、海事法院审理等程序,最终达成调解,承运人赔偿货物保险人7
2025-07-18
船舶、货物和运费在共同海损情况下的分摊价值计算方法。船舶分摊价值基于完好价值或实际价值计算,货物分摊价值考虑装船价值、保险费及运费等因素扣除不属于共同海损的损失后计算。旅客行李和私人物品不参与分摊。运费分摊价值则基于承运人承担风险并有权收取的运费,扣
2025-05-29
船舶共同海损的分摊计算方法。根据船舶在航程终止时的完好值、实际价值及共同海损牺牲金额来计算。货物共同海损的分摊根据货物价值加保险费减去不属于共同海损的损失金额和承运人承担风险的运费来计算。运费共同海损的分摊则根据承运人承担风险并有权收回的运费,减去为
2025-04-18
关于共同海损的特殊牺牲和特殊费用事故的法律解释。在分摊共同海损前,需先确定承运人是否存在免责过失。承运人有权对分摊方提出的赔偿请求进行抗辩,但分摊方在未完成分摊前不得抗辩。共同海损章节并不涉及过失问题,相关索赔或抗辩应基于运输合同责任条款提出。
2025-03-06
旅客行李和个人物品,除特殊情况下,不参加共同海损分摊。关于运费分摊价值,按照承运人承担风险并于事后收得的运费,根据共同海损事故发生时尚未完成的航程,作相应比例的扣减,加上列入共同海损的运费损失金额计算。共同海损分摊金额,又称“摊水费”,指由于共同海损
2024-11-21
因采取共同海损措施致使承运人无法收取的运费牺牲,专指“到付运费”,依航运习惯,预收运费不列入共同海损。当事人也可以将任一版本的理算规则并入提单、租船合同、保险单或其他纠纷解决协议,共同海损的损失范围由该理算规则予以确定。
2024-10-15
货物在抵达目的港以前售出的,按照出售净得金额,加上共同海损牺牲的金额计算。旅客的行李和私人物品,不分摊共同海损。(三)运费分摊价值,按照承运人承担风险并于航程终止时有权收取的运费,减除为取得该项运费而在共同海损事故发生后,为完成本航程所支付的营运费用,
2024-10-09
共同海损是海商法中最为古老最具特色的制度之一。只要符合上文所述的共同海损成立条件,即可宣布共同海损并请求理算,此时并不考虑对引发共同海损的直接原因的法律定性,即不考虑是意外事故还是承运人可免责或不可免责过失引发共同海损。也就是说共同海损理算与过失责任
2024-10-06
受损货物分属42个货主、由14份保单承保。事故发生后,船东立即发布海事声明并宣布共同海损。8月7日,船载货物由承运人转运到目的港,承运人在收取共同海损担保后向当地海事法院B提起诉讼,要求货方赔偿共同海损费用60万元人民币。本案中的运输形式为国内沿海货物运输,
2024-09-07
船舶在发生海事事故导致货损以后,承运人往往会以驾驶船舶过失主张对货损免责,这些证据一般很充分。但管船过失是否与货损有直接因果关系,承运人对管货是否有过失,这是我们容易忽视的方面。本案中,因承运人对管货无过失未尽举证义务,从而不能享受免责。且被告已向托
2024-06-30
货物在抵达目的港以前售出的,按照出售净得金额,加上共同海损牺牲的金额计算。运费分摊价值,按照承运人承担风险并于航程终止时有权收取的运费,减除为取得该项运费而在共同海损事故发生后,为完成本航程所支付营运费用,加上共同海损牺牲的金额计算。货物的共同海损牺
2024-03-19
3引起共同海损的事故是由于承运人不可免责的过失所引起的,船方无权要求分摊共同海损,并应赔偿因此所造成的损失。
2024-03-08
《海商法》中的承运人责任限制主要包括单位责任限制和海事赔偿责任限制。海事赔偿责任限制是指在重大海损事故发生时,海事责任人根据法律规定将自己的赔偿责任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2024-01-23
水渍险不赔共同海损。旅客的行李和私人物品,不分摊共同海损。(三)运费分摊价值,按照承运人承担风险并于航程终止时有权收取的运费,减除为取得该项运费而在共同海损事故发生后,为完成本航程所支付的营运费用,如上共同海损牺牲的金额计算。
2024-01-21
公司监事的法律职责和义务,包括审查公司财务、监督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履职情况、纠正损害公司利益行为等职责,以及监事违法执行职务时的法律责任。监事有权提出罢免建议、召开临时股东会会议、向股东会提出提案等。如果监事违反法律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需承担相应的赔
行政处罚的追责时效相关规定。根据《行政处罚法》,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行政机关不再追究行政法律责任。追责时效的设定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保护行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使行政机关加强执法监督和追责力度。但追责时效也有其限制,在特殊情况下需依据
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被赡养人或与赡养纠纷有利害关系的人可以通过起诉要求子女承担赡养责任的法律问题。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在哪些情况下子女可以不履行赡养义务,并提供了维护赡养权利的方法,包括寻求社区帮助、提起民事诉讼和追究刑事责任等。
劳动法中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包括工作年限的计算、经济补偿的计算标准、计算基数以及计算封顶等方面的内容。详细解释了劳动者在单位的工作年限、经济补偿的计算依据和原则、工资计算基数的确定以及针对高端劳动者的特殊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