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海商法 > 海事责任 > 共同海损 > 收货人如何对共同海损说"不"

收货人如何对共同海损说"不"

时间:2020-05-25 浏览:1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7691

对于船公司提出的共同海损,收货人常因不懂相关法律法规而成为“冤大头”。实际上,无论是因船舶不适航船方负有不可免责的过失责任,还是船方出具的共同海损理算报告令人质疑,收货人大可气定神闲,拒绝分摊。

问:若收货人在目的港提货的要求被船公司拒绝,而同时被要求提供共同海损分摊费用担保,此问题究竟属何性质?收货人就应当如何处理?

答:共同海损须满足下列条件:(1)在同一海上航程中的船,货面监共同危险;(2)为共同安全而采取有意且合理的措施;(3)该措施直接造成特殊牺牲,产生特殊费用;(4)该措施获得效果,保全了部分或全部财产。

实务中,船公司在发生共同海损事故后,往往在难船抵达的第一个安全地宣布共同海损,并委托专门的共损理算机构对共同海损发生的特殊牺牲、特殊费用以及各受益方的分摊价值和分摊金额进行理算。通常,理算机构会在接受船公司的委托之后先出具一份共同海损通函,而后承运人再依据所掌握的货主资料通过各地代理进行一一通知。目前较为普遍适用的理算规则为《1974约克-安特卫普规则》,国内的贸促会则制订了《北京理算规则》,并专门设立海损理算处负责共同海损理算工作。

船公司在共同海损事故处理完毕后,通常要求目的港的船代在货物放行之前获得以下材料:(1)货物商业发票复印件(CIF)价格;(2)由收货人签署的愿意分摊共损协议书;(3)由货物保险人出具的共损担保书。其中,货物的商业发票是为了便于共损理算师确定所保全的货物价值,从而计算分摊价值及分摊金额。若货物无保险人,则船公司往往要求收货人提供理金担保,该数额通常依据共损理算师初眇估算的比例确定。待理算机构出具最终共损理算报告后,各受益方(尢指货方)按理算报告计算的各自比例分摊共同海损金额。

通常,需由各受益方分摊的共同海损金额计算方法为:(1)共同海损损失率=共同海损金额÷共同海损分摊价格总额*100%;(2)各受益方应分摊价值*共同海损损失率。面对此种情形,通常收货人可采取以下对策:

(一)在确定事故责任系船方不可免责过失的情形下拒绝分摊。

在共损事故发生后,受损方(船公司)往往迅速进行共同海损理算并提出分摊请求,而此时引起共同海损事故是否存有过失或过失难否免责很难确认,故提货时收货人拒绝分摊共损金额显得不太可能。实务中,常有收货人以船舶不适航等承运人不可免责的因素,作为拒绝船公司分摊共损金额的理由。事实上,在共同海损事故原因尚未确定之前,我国司法界目前采取的普遍态度是“先理算,后分摊”、“先分摊,后追偿”。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共同海损的定义

    共同海损的定义、分摊计算方法和构成条件。共同海损指在同一海上航程中,为共同安全而采取的牺牲和支付的费用,由各受益方按比例分摊。分摊根据各受益方的分摊价值比例进行。共同海损的构成需满足同一航程中的财产遭遇共同危险、共同海损措施有意且合理以及牺牲和费用需

  • 共同海损的分摊

    货物在抵达目的港以前售出的,按照出售净得金额,加上共同海损牺牲的金额计算。旅客的行李和私人物品,不分摊共同海损。(三)运费分摊价值,按照承运人承担风险并于航程终止时有权收取的运费,减除为取得该项运费而在共同海损事故发生后,为完成本航程所支付的营运费用,

  • 探析共同海损与过失

    共同海损是海商法中最为古老最具特色的制度之一。只要符合上文所述的共同海损成立条件,即可宣布共同海损并请求理算,此时并不考虑对引发共同海损的直接原因的法律定性,即不考虑是意外事故还是承运人可免责或不可免责过失引发共同海损。也就是说共同海损理算与过失责任

  • 共同海损理算

    旅客行李和个人物品,除特殊情况下,不参加共同海损分摊。关于运费分摊价值,按照承运人承担风险并于事后收得的运费,根据共同海损事故发生时尚未完成的航程,作相应比例的扣减,加上列入共同海损的运费损失金额计算。共同海损分摊金额,又称“摊水费”,指由于共同海损

  • 共同海损损失范围的确定
  • 海损事故中承运人主张管货无过失应负举证责任
  • 承运人过失共同海损不得赔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