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营合同中不应约定保底条款。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联营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规定,保底条款违反了联营活动中的共负盈亏、共担风险原则,损害了其他联营或联营体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应视为无效。
在非法人型合作开发合同中,合作各方应加强对"共管账户"的管理,明确约定使用管理办法。特别是财务章和人名章应由各方分别管理,以实现相互制约和监督。
房地产合作开发合同中,不得以合作开发之名行借贷之实。根据国家法律和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企业间相互借贷资金收取利息是被禁止的。以合作开发为名行借贷之实的合同被视为无效,出借方只能收回本金,已取得或约定取得的利息应予收缴,借款方应被处以相当于银行利息的罚款。
合作开发合同中应设定明确具体的违约责任条款和解除合同的条件。确保在资金不到位等情况下,土地方能够追究违约责任和解除合作开发合同。
合作开发项目的各项手续必须及时办理,确保项目的合法性。每个环节都需经过政府主管部门的批准或许可,并取得相应的批文或许可证书。缺乏必要手续的合作开发可能导致合同无效。
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巨大,周期长,合作各方应进行充分的资信调查,了解合作方的资格和履约能力。特别是对以投资方身份参与合作开发的联营一方,需进行全面、认真、细致的调查,了解其注册资金、融资能力、经营管理水平及诚信情况。
非法人型合作开发是指联营各方不组成新的法人,共同承担债务,并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合作方式可以是联合成立项目经理部,共同作为项目主体进行开发,或者各自独立履行义务、分享收益。非法人型合作开发相对简便灵活,但容易产生纠纷。
法人型合作开发是指企业之间或企业、事业单位之间联营,成立新的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进行开发经营。合作各方成为项目公司的股东,权利义务由公司章程规定,以注册资本为限对外承担有限责任。法人型合作开发具有责任明确、机构稳定的优点,但成立项目公司费时且费用较高。
投资方通过受让房地产项目公司部分股权进行合作开发。这种方式简化了手续,节省了转让费用,但股权受让方要承担更多的风险,如对外提供的担保风险和不明债务风险。
合伙合同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合伙合同作为商事合同,需注意当事人资格、禁止人群、协商与约定、出资方式、利润分配和亏损分担以及合同的生效和修改等方面。合伙合同在全体合伙人签名、盖章后生效,但成立生效的合伙合同并不等同于成立的合伙企业。
合伙企业破产程序中债权人的债权申报程序。债权申报时限有明确规定,清算人会通知债权人申报事宜并在报纸上公告。申报时,债权人需提供相关证明。清算期间合伙企业仍可存在,但不得进行无关经营活动。关于合伙债务清偿顺序,我国法律未有具体规定,但司法实践中存在困惑
甲方与乙方就所有建设项目开展的排他性战略合作协议的相关内容。合作目标是降低工程成本、提升造价服务并获取更大市场份额和更高的商业价值。双方规定了详细的合作内容、合作期限、出资费用、收益分配以及双方的权利与义务。若一方违约,需承担相应责任并赔偿损失。
甲、乙双方关于合作代理中国电信业务的协议。协议内容包括双方的权利与义务、费用金额与支付方式、违约责任、争议解决和其他事项。甲方需告知员工乙方是业务代理商,提供场地供乙方进行通信设备安装和业务宣传,并有权管理乙方的日常工作。乙方需保证用户正常使用通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