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营合同中不应约定保底条款。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联营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规定,保底条款违反了联营活动中的共负盈亏、共担风险原则,损害了其他联营或联营体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应视为无效。
在非法人型合作开发合同中,合作各方应加强对"共管账户"的管理,明确约定使用管理办法。特别是财务章和人名章应由各方分别管理,以实现相互制约和监督。
房地产合作开发合同中,不得以合作开发之名行借贷之实。根据国家法律和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企业间相互借贷资金收取利息是被禁止的。以合作开发为名行借贷之实的合同被视为无效,出借方只能收回本金,已取得或约定取得的利息应予收缴,借款方应被处以相当于银行利息的罚款。
合作开发合同中应设定明确具体的违约责任条款和解除合同的条件。确保在资金不到位等情况下,土地方能够追究违约责任和解除合作开发合同。
合作开发项目的各项手续必须及时办理,确保项目的合法性。每个环节都需经过政府主管部门的批准或许可,并取得相应的批文或许可证书。缺乏必要手续的合作开发可能导致合同无效。
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巨大,周期长,合作各方应进行充分的资信调查,了解合作方的资格和履约能力。特别是对以投资方身份参与合作开发的联营一方,需进行全面、认真、细致的调查,了解其注册资金、融资能力、经营管理水平及诚信情况。
非法人型合作开发是指联营各方不组成新的法人,共同承担债务,并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合作方式可以是联合成立项目经理部,共同作为项目主体进行开发,或者各自独立履行义务、分享收益。非法人型合作开发相对简便灵活,但容易产生纠纷。
法人型合作开发是指企业之间或企业、事业单位之间联营,成立新的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进行开发经营。合作各方成为项目公司的股东,权利义务由公司章程规定,以注册资本为限对外承担有限责任。法人型合作开发具有责任明确、机构稳定的优点,但成立项目公司费时且费用较高。
投资方通过受让房地产项目公司部分股权进行合作开发。这种方式简化了手续,节省了转让费用,但股权受让方要承担更多的风险,如对外提供的担保风险和不明债务风险。
双方基于各自的专业领域和资源优势,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实现长期稳定的金融合作。协议内容包括产品设计、财务咨询服务和其他业务合作,并确立了合作机制、信息通报制度以及保密义务等规定。双方旨在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业务创新,共同提供更优质、更全面的金融
新《合伙企业法》规定的合伙企业类型及其基本特征。合伙企业主要分为普通合伙和有限合伙两种类型,前者由普通合伙人组成,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后者由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组成,有限合伙人责任限于认缴出资额。此外,合伙企业具有由各合伙人组成、共同出资、共同经营、
双方基于长期合作、相互信任、互利互惠的原则,为市场营运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达成的合作协议。协议内容包括合伙宗旨、经营项目和范围、合伙期限、出资额、方式、期限、盈余分配与债务承担、入伙与退伙、合伙负责人和其他合伙人的权利与义务、禁止行为、合伙终止及
《合伙企业法》对国有独资公司、国有企业等主体作为普通合伙人的禁止性规定,以及合伙企业解散的多种情形,包括合伙期限届满、合伙协议约定的解散事由出现等,并涵盖了法定人数、合伙目的实现与否等考量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