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海商法 > 海商法法律法规 > 海商法司法解释 > 海商法意义上的船舶的定义

海商法意义上的船舶的定义

时间:2025-05-08 浏览: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415938
在现实社会中,我们了解到在我国,对海商法中船舶已做出明确定义,而船上机器设备上各部分单独存在时,则不能使船舶发挥其效能,也就是说每一个体都不能脱离船舶这个整体而在法律上独立存在。对此,手心律师网小编在下文为您具体介绍有关海商法意义上的船舶是什么意思,希望分享的内容能够有所帮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第三条的规定,船舶是指海船和其他海上移动式装置,但是用于军事的、政府公务的船舶和20总吨以下的小型船艇除外。

船舶的法律性质

从法律上来看,船舶具有以下性质:

  1. 船舶的不动产性
  2. 法律将船舶视为不动产处理,这意味着:

    • (1) 船舶的所有权需要登记
    • (2) 船舶是领土的延伸
  3. 船舶的人格性
  4. 船舶作为法律主体具有以下特点:

    • (1) 船舶有名称,一经登记未经许可不得更改
    • (2) 船舶有国籍,无国籍或不悬挂一国国旗的船舶,在海上航行均不受法律保护
    • (3) 船舶有船籍港即住所
    • (4) 船舶有失踪或行踪不明等问题
  5. 船舶是合成物
  6. 船舶是由船体(也称船壳)、船上机器设备、甲板、桅樯和船舱等两个以上个体所组成的统一物。各部分单独存在时都不能使船舶发挥其效能,即每一个体都不能脱离船舶这个整体而在法律上独立存在。强调船舶合成物的属性主要是从船舶作为海上运输工具的角度出发的。然而,在法律上,船舶的不可分性并非绝对,也有例外情况。例如,在船舶保险时,船舶的各部分具有相对独立的使用价值,因此可以仅就船体投保或就船体或属具分别投保。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海商法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