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公司解散后未支付工资时,首先应与公司进行协商,寻求解决办法。双方可以商讨支付工资的具体方式和时间。
如果协商无果,劳动者可以选择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其中,提起劳动仲裁是一种常见的选择。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出现以下情形之一,劳动行政部门有权责令其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经济补偿:
对于逾期不支付的情况,劳动行政部门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的百分之五十至百分之一百之间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的规定,如果用人单位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式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明知有能力支付而故意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并且数额较大,在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后仍不支付的,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如果造成严重后果,则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对于单位犯罪的情况,单位将被判处罚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进行处罚。
然而,如果在提起公诉前支付了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并承担相应赔偿责任,且没有造成严重后果,法院可以酌情减轻或免除处罚。
公司入职未签订劳动合同情况下辞职后工资被扣的处理方法。首先介绍了建立劳动关系和发放工资的基本规定,然后给出了几种解决途径,包括与老板协商、申请劳动仲裁、向法院起诉和向劳动监察机构投诉等。同时,提到了处理此类问题时需要注意的时效和证据问题。另外,简要介
劳动合同法关于试用期限的规定。根据《劳动合同法》不同劳动合同期限有不同的试用期限限制。试用期工资不得低于用人单位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百分之八十。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用人单位需支付两倍工资并补订合同。
我国劳动法对于旷工处罚的规定。劳动者旷工当天的工资不会支付,并可能会受到罚款。旷工的认定包括未按用人单位规定提供劳动、没有正当理由缺勤以及未经同意擅自缺勤。企业为处理旷工问题需建立规范的考勤制度,采取科学合理的考勤方式,并遵循解除劳动合同的程序。
公司不签合同的各种风险及赔偿责任。包括用人单位未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需要支付的工资赔偿和经济补偿;员工不签合同导致劳动关系解除的风险;不签合同带来的商业秘密保护问题;以及超过一年未签书面劳动合同被视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风险。因此,公司需重视合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