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合同期限届满而未延期的基金的募集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遵循意思自治原则。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和基金份额持有人的权利和义务在基金合同中依法约定。基金合同期限是基金合同各方根据基金运营需要自行约定的内容之一。当基金合同约定的基金存续期限届满,且合同当事人未延长期限时,基金合同终止。
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决定终止的基金合同终止涉及所有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必须充分表达基金份额持有人的意愿。因此,基金合同终止需经过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决定。根据相关规定,提前终止基金合同应通过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审议决定。根据本法第75条的规定,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应有代表50%以上基金份额的持有人参加方可召开。提前终止基金合同应经参加大会的基金份额持有人所持表决权的2/3以上通过。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决定终止的结果是基金合同终止。
根据本法第23条和第34条的规定,如果在6个月内没有新基金管理人、新基金托管人承接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的职责终止,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应在6个月内选任新基金管理人、新基金托管人。如果在6个月内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未能召开或未能选任出新基金管理人、新基金托管人,即在6个月内没有新基金管理人、新基金托管人承接的情况下,基金将无法正常运营。在这种情形下,基金合同终止。
基金合同约定的其他情形是指除前面三项基金合同终止的法定情形外,基金合同可以约定的其他终止情形。根据合同自愿原则,基金合同各方享有自愿终止合同的权利。也就是说,基金合同各方可以在基金合同中约定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某些情形或某些条件成就时,基金合同终止。例如,基金合同可以约定在基金存续期间内,当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连续多少个工作日达不到一定人数,或者基金资产净值连续多少个工作日低于一定金额时,基金合同终止。因此,基金合同中约定的其他情形也会导致基金合同的终止。
基金合同期限届满、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决定终止、基金管理人及托管人职责终止以及其他基金合同约定的情形等导致基金合同终止的多种原因。在基金合同终止过程中,需遵循民事法律行为的原则,保障各方权益,特别是基金份额持有人的意愿需得到充分表达。涉及基金合同终止的
甲方与乙方就项目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长期合作的内容。合作内容包括乙方作为唯一投资人及项目投资管理人,负责资金投入、资金引进、投资顾问、金融服务、上市等工作,并提供全方位企业包装和上市准备工作。合作期限自签订之日起至约定日期,如需继续合作需另签协议。合作
甲乙双方基于诚实信用、互惠互利原则达成的战略合作协议。协议内容包括甲方代理乙方的商业险和交强险,并约定了合作期限、保险费及手续费结算方式、保险理赔服务、相关合作事宜约定、违约责任及合同的变更和终止等内容。
基金合同的成立过程。依据合同法,合同自承诺时成立,基金管理人公开招募基金份额的行为是要约邀请,投资人要求购买基金份额的行为是要约。投资人缴纳认购基金份额的款项时,这一行为作为承诺,从而基金合同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