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分类:
点滴记录中国法治进程的理念;以重在普法,监督执法,促进立法,服务百姓为己任。所谓的网络维权意指公民通过网络爆料的方式呼吁网民、相关的政府领导、政府部门关注受害者或者弱势群体以及违规、违法的事件,其特征是虚拟性、隐匿性、公开性、安全性。“网络维权”是传
2024-07-23
具体人格权包括身体权、生命权、健康权、自由权、隐私权、姓名权及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和荣誉权。网络空间是一个虚拟空间,但它并不是虚幻的,是依赖于现实社会的客观存在,网络中依然存在侵犯人格权的违法行为。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对网上侵犯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
2024-07-17
怎样确定对方通过网络侵犯了自己的著作权呢?网络著作权侵权责任如何划分呢?网络著作权,是指著作权人对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在网络环境下所享有的著作权权利。
2024-07-14
网络侵权,自然首先是有网络用户发起,网络用户就是网络侵权的始作俑者,毫无疑问是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主体。在遭遇网络侵权时,直接与发布信息的网络用户交涉是保障权益的第一步,要求其删除信息,防止不当信息进一步传播,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024-07-10
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一利用信息网络实施下列行为之一,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
2024-07-10
网络名誉权的含义网络名誉权是传统名誉权在网络环境下延展,指名誉主体在国际互联网及计算机存储这一特殊领域内享有的保有和维护其名誉,获得客观公正之社会评价以及免受侮辱、诽谤等加害行为的一种人格权。网络名誉权的内容和传统名誉权是一致的。正如王*明教授所说,
2024-07-09
发表权又称“公表权”、“公开权”。公众即为不特定任何人,其数量不限。只要作者将作品向不特定任何人披露,即认为已行使公开权。反之,披露的对象被作者限定在特定范围内,具有保密义务,则不属公开。公开权的行使往往包含在作品的使用过程中,如出版、展览、上演等。
2024-07-07
前者以法院的利益为出发点,强调案件审判的方便和便利;后者以当事人的权益为出发点,强调保护、平衡及协调当事人之间,尤其是原、被告之间的风险和利益。原告就被告原则,是一个世界性的地域管辖原则,也是一个古老的原则!
2024-07-05
各个大型购物网站有自己的客户服务部门,处理各种交易纠纷。消费者可向网站提供假冒伪劣产品照片、聊天记录、交易记录等相关记录,进行投诉或举报。有刑事犯罪嫌疑的,各个大型购物网站还将向公安机关及时反映情况。一旦遇到网购诈骗,应及时向公安部门报案,为避免更多
2024-07-05
是指以过错作为归责的最终构成要件。即行为人的侵权行为给对方造成损害,须行为人在主观上存在过错才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过错责任是侵权责任的一般归责原则,除法律法规规定的特别侵权行为外,一般侵权行为均适用过错归责原则。用人单位对工作人员的行为侵害他人承担无
2024-07-04
网络著作权,是指著作权人对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在网络环境下所享有的著作权权利。网络著作权的构成要件主要有:。根据《著作权法》第三条的规定,文字作品、计算机软件本身就属于法律保护的作品的范围,多媒体作品涉及网络作品著作权侵权的构成要件的文字、美术、摄影
2024-07-04
在网络上的侵权信息可能会经过多次的转载和分享,造成大规模传播。不能根据网络侵权被告人的居住地来界定侵权行为的发生地。侵权行为是民事主体违反民事义务,侵害他人合法权益,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
2024-06-29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2024-06-29
关于网络著作权的法律保护需要考虑网络著作权保护与社会公众利益的平衡问题。另一方面在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人的权利一旦受到损害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著作权保护正是为了保证为创作的投入能够收回。然而,这些司法解释只规定了对网上著作权案件审理时的适应措施,无法在更
2024-06-24
网络侵权是指在网络环境下所发生的侵权行为。所谓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并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及网络操作系统等,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的系统。网络案件具有不同于其他类型案件的一些显著特征,如网络空间的全
2024-06-24
网络购物的便利性与缺陷,以及法律保障的重要性与具体措施。网络购物虽然给人们带来了购物的便利,但也存在缺陷,容易引起纠纷。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提出了多项法律保障措施,如三倍赔偿、个人信息保护、七天无理由退货以及消费者维权诉讼的举证责任倒置等,以保护消费者
信息网络技术对个人隐私权的威胁以及网络空间中隐私侵权的情形。网络隐私权涉及个人在网络上的行为和信息,具有客体扩大化和数据化的新特点。非法收集利用个人数据、非法干涉监视私人活动、网络黑客的破坏活动以及擅自泄露他人隐私等行为严重侵犯了个人隐私权。
网络犯罪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网络犯罪主体多元化、年轻化,方式智能化、专业化,对象广泛,手段多样,且具有高互动性和隐蔽性。随着社会的网络化,网络犯罪案件数量不断上升,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文章将初步探讨网络犯罪防控对策。
网络传播信息的法律责任问题。网络服务提供者和直接侵权的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是有法律依据的,旨在保护著作权人的权益。操作上是可行的,符合公平正义原则。虽然网络服务提供者无法阻止所有侵权行为,但可通过采取过滤和补救措施来防止损害扩大,因此承担连带责任是合